章武二年夏六月,東吳的陸遜在猇亭、彝陵一帶大敗蜀軍。
劉備被迫逃回白帝城,趙雲領兵據守陣地。
這時,馬良趕到,看到大軍已經敗退,追悔莫及,於是將諸葛亮的勸諫之言稟告劉備。
劉備歎息道:
“我若早聽丞相之言,就不會有今天的慘敗了!”
“如今我還有什麼顏麵回成都見群臣呢?”
於是傳旨駐紮在白帝城,並將驛館改為永安宮。
有人上報馮習、張南、傅彤、程畿、沙摩柯等人都戰死沙場,劉備悲痛不已。
隨後近臣又奏報:
“黃權率領的江北蜀軍已經投降魏國。”
“陛下是否應將他的家屬交由官府問罪?”
劉備說道:
“黃權被吳軍切斷在江北,想回歸無路,才不得已降魏。”
“是我對不起黃權,不是黃權對不起我。”
“何必責罰他的家屬呢?”
於是繼續賜給他們俸祿以供養。
卻說黃權投降魏國後,被眾將引薦給曹丕。
曹丕問他:
“你如今投降我,是否想效法陳平、韓信呢?”
黃權流淚說道:
“臣蒙蜀帝厚恩,對我殊為器重,派我率軍駐守江北,不料被陸遜隔斷,歸蜀無路,又不願降吳,所以才來投靠陛下。”
“如今我作為敗軍之將,能夠免死已是萬幸,哪裡還敢妄自與古人相比呢!”
曹丕聽後十分高興,任命黃權為鎮南將軍。
但黃權堅決推辭不受。
忽然,有近臣奏報:
“有細作從蜀地而來,傳言蜀主已將黃權的家屬全部誅殺。”
黃權聽後說道:
“我與蜀主彼此以真誠相待,他了解我的忠心,絕不會殺害我的家人。”
曹丕因此信服了他。
後人有詩責備黃權說:
降吳不可卻降曹,忠義安能事兩朝?
堪歎黃權惜一死,紫陽書法不輕饒。
降吳不可卻降曹,忠義安能事兩朝?
堪歎黃權惜一死,紫陽書法不輕饒。
投降東吳不可,偏去降曹;
忠義之士豈能侍奉兩朝?
可歎黃權惜一死,
忠義之名遭後人不輕放過。
曹丕問賈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