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想要一統天下,應該先攻打蜀國還是吳國?”
賈詡回答道:
“劉備乃雄才大略之人,更有諸葛亮輔佐,擅長治國;東吳的孫權能洞察虛實,手下有陸遜駐兵於險要之地,占據江湖地利,這兩國目前都不是可以輕易攻取的。”
“依臣之見,陛下的將領之中,尚無人能與孫權、劉備匹敵。”
“即使以陛下天威相壓,仍未見穩操勝券之機。”
“隻能暫時守成,靜觀兩國內部出現變故。”
曹丕不以為然,說道:
“朕已經派三路大軍征討東吳,怎麼可能不勝?”
尚書劉曄進諫道:
“近日東吳陸遜剛剛大破蜀軍七十萬,士氣高漲,上下齊心,再加上長江湖泊的天然阻隔,目前難以一舉攻下。”
“陸遜足智多謀,必然已有防備。”
曹丕質問道:
“你之前勸朕攻打東吳,如今又阻止,何故?”
劉曄回答道:
“時勢不同罷了。”
“早先東吳屢次敗於蜀國,士氣低落,才可趁機攻之;如今東吳大勝,銳氣倍增,此時不可冒然進攻。”
曹丕不聽勸,堅定地說道:
“朕意已決,不必再言。”
於是親率禦林軍,前往接應三路兵馬。
正當此時,哨馬報來消息稱,東吳已有防備,呂範率軍阻擋曹休,諸葛瑾率軍在南郡擋住曹真,朱桓則駐守濡須對抗曹仁。
劉曄再次勸道:
“既然敵軍已有準備,陛下此行恐怕無益。”
曹丕仍不聽,堅持帶兵前往。
卻說東吳將領朱桓,年僅二十七歲,卻極富膽識,深受孫權器重。
當時朱桓統領濡須守軍,聽聞曹仁率大軍進攻羨溪,便將大部分兵力調去守衛羨溪,隻留五千騎兵駐守濡須城。
忽然有探馬報告,曹仁派大將常雕,聯合諸葛虔、王雙,率領五萬精兵直撲濡須城而來。
眾將士聽聞敵軍兵多勢眾,皆麵露懼色。
朱桓按劍而立,沉穩說道:
“勝負在於將帥的指揮,而不在於兵力的多寡。”
“兵法有雲:‘客兵雖多而主兵少,主兵仍有勝算。’”
“如今曹仁遠道而來,人馬疲憊。”
“我等依靠高城堅守,南臨長江,北靠險山,以逸待勞,以主製客,這正是百戰百勝的形勢。”
“即便曹丕親自來,也不足為懼,何況是曹仁等人?”
於是傳令軍中,命眾將士偃旗息鼓,裝作無人防守的模樣。
卻說魏軍先鋒常雕率領精兵進攻濡須城,遠遠望去,城上空無一人。
常雕催促軍隊快速推進。離城不遠時,忽然一聲炮響,旌旗齊豎,朱桓手持橫刀,策馬飛出,直衝常雕。
兩人交戰不到三個回合,常雕便被朱桓一刀斬於馬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