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袁尚哥倆在邯鄲的表現,對於曹操的觸動是很大的,在強敵進犯的態勢下,不想著怎樣齊心協力,先將強敵給打敗了,相反卻各有各的算計,這不由自主的,就讓曹操聯想了很多。
說實話,在曆次領軍親征下,曹操還從沒有過讓彆的事宜,影響並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這是首次!
即便是在過去兩載,兩次與袁紹交戰下,曹操也從沒有過這種狀態,但是這次卻有不同了。
袁譚、袁尚相爭一事,讓曹操聯想到自己身上,既然袁本初的子嗣,都能為那個位置而爭得你死我活。
那自己的子嗣,為什麼就不會呢?
這個念頭在腦海裡浮現,讓曹操後背有些發涼。
他的嫡長子,是比其他嫡長或庶長要厲害。
且在過去這段期限,曹氏能一步步走到今日這一步,他的嫡長子是出不少力的,不然僅靠他一人,是無法使曹氏如此強盛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使他的嫡長子地位、權勢、影響皆有,關鍵是有一幫子弟聚在他的身邊,這是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但人是會變的啊。
現在沒有想法,不代表以後就沒有啊。
萬一曹鑠要跟他兄長爭起來,怎麼辦?
他倆可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還有,既然曹丕有了些想法,那跟他一母同胞的弟弟曹植、曹彰,是不是也會受到影響?
如果真是這樣,那曹衝呢?
這可是他的子嗣中特彆聰慧的了。
雖說現在他們還小,但曹操知道,一旦涉及權位之爭,骨肉親情未必就能經得住考驗。
這股隱憂在曹操心中悄然滋長。
一旦這些子嗣及冠了,勢必會有一幫人聚到他們身邊的,這固然能使曹氏的影響,進一步得到攀升。
畢竟這期間需要聯姻,而一旦聯姻了,就不止是兩個家族捆綁在一起了,而是會牽涉到更廣泛的利益捆綁。
與曹氏聯姻的家族,還有跟彆的家族有聯姻關係的。
與其說曹操擔心的,是他的這幫子嗣,一個個會有彆的想法,倒不如說是擔心有人在其中攛掇。
袁譚、袁尚相爭的例子不就擺在眼前嗎?
對曹昂這位嫡長子,曹操是很滿意的,無論是從哪個方麵,這都是很像他的,這是最佳的繼承人選擇。
可當曹氏成為眾矢之的,一切就不一樣了。
這是先前從未麵對過的境遇。
也是因為聯想到這些,曹操突然就開始理解袁紹,為什麼在一些關鍵時刻,袁紹會表現的優柔寡斷了。
麾下聚集的群體多了,那心就跟著雜了,如此內部出現分歧,存有衝突,就是不可避免的事。
處在這等境遇下,袁紹肯定要權衡的。
不權衡,那本屬袁氏的核心利益,就會被底下的人侵占。
這對想將汝南袁氏推至第一族的袁紹而言,是斷然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