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漢在袁術僭越稱帝前,是誰沾上就必被痛斥為逆賊、亂臣賊子的行徑,雖說那時的漢室,已是失去了往日威嚴,可在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天下士人仍以漢室為正統,在明麵上更是不敢有絲毫僭越。
董卓廢立天子,暴虐無道,甚至為加強對中樞控製,這前後不知殺了多少人,還將漢都從雒陽遷至長安,可即便是這樣,他也不敢做這一步,因為董卓無比清楚,一旦他真做了就徹底跟天下為敵了。
可話又說回來。
董卓要真這樣做,天下大勢會怎樣,還真不好說呢。
畢竟董卓的出身太低,僅是良家子,關鍵還是西涼人士,這就使活躍在朝的那些大臣,還有他們背後代表的諸族,根本就不可能接受董卓淩駕於他們之上!
所以董卓死了,死的很慘。
連帶著董氏一族也跟著被誅滅。
而袁術則不同,他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他這一稱帝,對漢室造成的衝擊太大了。
儘管在那個時候,確實叫袁術遭了很大罵名,但也僅限於此了,如果在當時,曹操討伐袁術沒有得手,暫不管袁術之後會怎樣,地盤是否能擴大,但毫無疑問的一點,袁術稱帝帶來的一些影響,會毫不意外的轉移到曹操身上。
這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必須要承受的。
再一個,就是曹操的出身,不管怎樣繞,曹騰做過宦官,這都是無法抹除掉的事實。
這就是士族閥閱、豪族郡強等特權群體最為雙標的地方。
其實在這之間,就代漢這件事,袁紹也做過,但袁紹沒有袁術那樣激進,其是有這想法,有人猜到了,為了得到袁紹的進一步信賴,所以就將此事給挑明了,但換來的,卻是袁紹麾下多數的反對。
甚至鬨到最後,為了平息內部,不得已把那人給殺了。
而當袁術搞了那一出後,袁紹麾下文武的態度轉變與否,這個暫不論,畢竟他們追隨袁紹,更多的是想求一個好前程,使他們與袁氏共天下,而非是換個天子,因為這帶來的變數太大了。
鬨不好,是會將遊戲規則給改變了。
對於那些在這遊戲規則下,分潤不少利益的群體來講,他們是絕不會退讓的。
但袁紹的想法卻變了。
這個改變,隨著公孫瓚被他給傾覆,就更加堅定了。
如果官渡之戰,袁紹打贏了曹操,真殺進了許都,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就真的不好說了。
不管是在哪個境遇下,處境下,曹操都成了平衡天平的砝碼,彆人能做的事,如袁紹想的,袁術做的,放到曹操這裡就不行,難道曹操就沒有想法?憑什麼彆人能做的事,自己就不能做?
人的想法一旦改變,那就不會受外界環境而影響。
豫州境內出現的童謠,涉及曹氏代漢一事,背地裡到底有誰摻和,究竟都藏著什麼算計與想法,這是誰現在都說不好的。
可是這件事,對遠在冀州的曹操而言,卻是產生了對應影響。
至於影響有多大,唯有他本人最是清楚。
……
隆冬之下,雪時常就會下起。
朔風席卷著整個北方,那一望無際的白,覆蓋了山川河流,也遮掩住了很多痕跡,但也是這樣,使孤寂、荒涼更加明顯。
“過得真快啊,還沒什麼感覺,都到正月十五了,這正旦算是過完了。”
正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