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見明公!”
“拜見丞相……”
一道接一道聲音在會客廳響起,典韋、許褚簇擁著曹操走進來,映入眼簾的是各色的服飾。
“諸君無需多禮。”
曹操撩袍落座,雙手按著木案,掃視著眼前眾人,微微一笑道:“今日邀諸君過來是一敘的,嗬嗬…”
“喏!”
“謝丞相!”
眾人無不是作揖再拜。
見到此幕,曹操笑意更盛。
眼前在落座的四十餘眾,除了他麾下一眾謀主謀士,丞相府部分屬官外,餘下不是主動來投,就是受舉薦而來。
冀幽青皆有。
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都曾有過被袁紹征辟的經曆,甚至有些還是多次征辟,不過他們都拒絕了袁紹的征辟。
不管他們那時為何拒絕袁紹征辟,但現在他們願意投效到自己麾下,這帶來的影響及改變是不同的。
最為直觀的改變,是他們之中的一些人,趕來安平投效自己,冀州所轄郡國縣的一些治下秩序安穩了,這切實為自己減少了麻煩。
冀州出身的崔林、楊訓、時苗、公孫方、宋階……
青州出身的王雄、顏斐、高堂隆……
幽州出身的徐邈、韓觀、孫禮、盧毓、高誘、田豫……
看著眼前這些人,曹操心中歡喜之餘,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袁譚袁尚哥倆,說起來他還要感謝這哥倆的。
要不是在過去這段時日,他們鼓搗出那些動靜出來,甚至在一些地方還爆發了衝突,就不會有眼前這些才俊來投呢。
袁譚袁尚展開的對罵,甚至爆發的衝突,使得二人所轄地方出現動亂,而在這動亂之下,導致了一場較大規模的流動。
曾經袁紹的那些舊部,有投效到袁譚麾下的,有投效到袁尚麾下的,不過真要論起來,屬袁尚獲得的最多。
這跟一件事密不可分,即在跟袁譚對罵期間,袁尚聽從審配建議,讓在漁陽郡的幽州刺史袁熙趕回祭拜袁紹,不來那就是不孝,對這個時代,一旦披上不孝的外皮,那真是寸步難行。
為此袁熙隻能趕回範陽,這一來就走不了了,幽州刺史被袁尚換了人,幽州治下被袁尚更換不少文武,這的確是加強了袁尚的掌控力度,但這些行徑卻叫一些人感到不齒,這導致一批人離開了幽州。
連自己的兄弟,袁尚都能這樣做,更何況是他們這些外人啊,所以袁尚看似得到了很多,同樣也失去了不少。
時也命也。
“明公,這第一觴當敬您!”
郭嘉的聲音響起,打斷了曹操的思緒。
眾人見郭嘉如此,無不是端起了酒觴。
“奉孝這是何意。”
見到此幕,曹操淡淡一笑道。
類似這樣的宴席,在過去十幾日間進行了不少,像眼前這些人,都是第三次受邀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