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真不知道,就不會表現得如此急迫了。
因為時不我待。
可偏偏在這種形勢下,在此前的交鋒中,曹昂先是俘虜了孫翊,後又破了他的謀劃,使其妹偏就嫁過去了,更讓孫策無法理解的,其母非要叫其弟去荊州。
這等於他的弟弟妹妹,一個個不在自己身邊待著,反倒是聚到曹昂身邊了。
更讓孫策氣惱的,是孫香!!
這個他極為看重的族兄弟,不知被曹昂灌了什麼迷魂藥,居然死心塌地的追隨在曹昂麾下,全然不顧富春孫氏興衰。
本該都是屬於他的一切,全都被曹昂給占了,這種滋味時刻侵襲著孫策。
“明公真打算,一路沿江逆上至彭澤,以逼迫曹昂主動出兵?”在此等態勢下,張昭猶豫了許久,還是講出心中所想。
“此事昭想了許久,如果曹昂沒有按此來動,而是嚴令各處死守不出,這對我軍就很被動了。”
張昭此言一出,讓堂內出現議論聲。
聚在此的,無不是孫策最信賴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且隨著孫策的崛起,以及在江東所做種種,使得他們與孫策早已捆綁在一起,命運與共。
在攻打曹氏這件事上,他們是有各自看法的。
當然,他們的態度也很明確,仗肯定是要打的,不打的話,那以後就更沒有機會了。
這跟原有時間線上,孫權麵對曹軍南下,一片反對聲,甚至是投降聲不斷,是完全不一樣的。
因為孫策是開創者,孫權是繼承者。
再加上孫策的悍勇深入人心。
這就造成了不同的境遇。
孫策目光灼灼地掃過眾人,語氣鏗鏘道:“真要是這樣,那就在彭澤營造重兵雲聚的假象,以迷惑曹軍上下,趁勢與公瑾、堂兄彙合,先將南昌攻克,一旦此城拿下,若曹軍沒有動作,則順勢北上奪取柴桑!!”
“如果有所動,則某與公瑾北上,堂兄留守南昌。”
“曹賊他最好是不出,如此某便能與公瑾一道奪占柴桑,屆時公瑾扼守柴桑,以據曹軍兵鋒,某則率部回撤,於丹陽一帶擇地渡江北上……”
對於這一戰,孫策是有萬全之策的。
這一路沿江逆上也好,攻打南昌、柴桑也罷,其實都藏著一個目的,即在此期間吸引曹昂主力出擊的同時,順帶將丹陽、豫章兩郡活躍的山越各部徹底肅清。
不把這件事做好,那後方始終是不安穩的。
要知道他這次是要彈壓山越青壯一起出戰的。
孫策最想看到的,其實是曹昂得知他出兵的消息,從襄陽趕赴到前線,與他在彭澤一帶展開大戰。
這樣,他便能與曹昂展開正麵決戰,從而使在彆處所駐曹軍,不敢輕易的出動,渡江南下威脅到後方。
當然,孫策不會將所有希望,全都寄托在這上麵。
為了這次出戰,孫策是做了很多部署的。
其叔父孫靜坐鎮吳郡,舅父吳景坐鎮秣陵,黃蓋、程普、孫河、徐琨等將,是分派到沿江各處駐防,朱治,賀齊,芮良,芮玄等將則率部屯於吳郡、會稽郡要衝,這既是進一步進剿山越殘部,更是隨時監視著諸族動向,一旦後方有任何風吹草動,那他們將按孫策所定出動。
甚至在這次出戰下,孫策還下達了嚴令,諸族必須要派遣族中子弟,率領部曲參戰,多少無論,誰要是敢拒絕的話,那就毀堡破族!!
孫策從沒指望他們在戰場上有表現,但這是叫他們有所顧忌的點,無論如何都必須要促成此事。
而懾於孫策此前的表現,已經有部分宗族派遣族中子弟,統率著部曲朝秣陵進發了。
上述種種還僅是從軍事層麵上展開的謀劃,在內政層麵,孫策叫張昭、張紘負責穩定後方,調配糧草,與此同時要監察好治下諸郡縣,為了這一戰,孫策可謂是拚上了全部,為的就是能戰勝曹昂,隻有這樣,圍堵江東的困局才有可能破開。
甚至有可能的話,孫策想於戰場上擊殺曹昂,隻要曹昂一死,屆時荊豫徐揚必然生亂,這樣江東便可順勢而起,在打破困局的同時,還能趁勢搶占更多地盤。
當然孫策也知這是很難的,但即便是再難,不到最後一刻,他是絕不會放棄的,叫他低頭臣服,尤其還是對曹昂,這是斷然都不可能的事情!!
喜歡我的父親是曹操請大家收藏:()我的父親是曹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