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深秋,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的沙盤室裡,一場足以改變中國手機產業格局的談判正在進行。
沙盤前,美籍華人企業家蘇寧的手指劃過一片標注為“a307”的地塊。
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深灰色中山裝,袖口處繡著若隱若現的回字紋,既顯莊重又不失華商特色。
“趙局長,我們準備在這裡建研發中心,配套的二十家供應商分布在半徑五公裡內。”他的指甲在沙盤上敲出輕響,聲音在安靜的會議室裡格外清晰,“但組裝廠我們隻參股不控股。”
蘇州招商局趙局長扶了扶金絲眼鏡,鏡片後的目光帶著審視:“蘇總,您這模式倒是新鮮。按照慣例,外資企業獨資更便於管理……”
“所以我們在美國獨資,在中國合資。”蘇寧嘴角微揚,示意秘書分發文件。
文件扉頁印著燙金的“永仁產業鏈生態計劃”,內頁詳細列出了十五家國企的改造方案。
當趙誌明翻到蘇州電子元件廠那頁時,眉毛不由自主地跳了跳……
這家瀕臨破產的老國企,在方案中將被改造成高端電路板生產基地,投資額高達2.3億元。
“蘇總,您這是要當活雷鋒啊?”趙局長半開玩笑地問,手指卻緊緊捏著文件邊緣,指節泛白。
蘇寧端起麵前的青花瓷杯,碧螺春的清香氤氳而起。
他透過茶煙望向窗外秋陽下的工業園區,聲音低沉:“我沒有那麼高尚。隻是不想招惹太多麻煩而已。”
茶杯放回桌麵時,一份補充協議滑到趙局長麵前。
這份由永仁律師團精心設計的“地方技術專利費”條款,承諾每部手機支付0.5的費用,既規避了政策限製,又給了地方政府長期收益。
“閃電模式。”蘇寧用萬寶龍鋼筆點著協議上的條款,筆尖在紙上留下一個幾不可見的墨點,“就像閃電擊中大地,能量分散但脈絡清晰。”
三小時後,當協議基本敲定時,會議室門突然被推開。
一個穿藏藍西裝的中年人快步走入,趙局長立刻站起身:“李市長!”
蘇州市府的李市長徑直走向沙盤,拿起代表永仁研發中心的藍色標識牌:“蘇總,聽說您要把手機操作係統研發放在蘇州?”
他的普通話帶著吳語特有的綿軟腔調,“而不是上海張江?”
會議室瞬間安靜得能聽見中央空調的出風聲。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最關鍵的問題……
研發中心意味著高端人才和持續稅收,是每個城市爭奪的香餑餑。
蘇寧合上筆記本電腦,發出“哢嗒”一聲輕響:“以前永仁集團和蘇州的合作很愉快,所以有了現在新的合作。”
他頓了頓,目光投向窗外正在施工的獨墅湖高教區,“更何況,這裡有中科大蘇州研究院。絲綢之府的人才優勢,張江比不了。”
李市長笑了,從秘書手中接過鋼筆,在協議上簽下名字:“蘇總,看來您比本地人還了解蘇州。”
“李市長,我這人一向怕麻煩,隻想不問世事的經商。”蘇寧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捉摸的光芒。
“明白!市政府這邊絕對做好所有的安排。”李市長爽朗地笑道。
簽字筆落下的刹那,窗外恰好傳來雷聲。
1998年長三角最後一場秋雨,來得正是時候。
……
深圳賽格科技園的三樓會議室裡,煙霧繚繞。
十五家潛在供應商的老板圍坐長桌,盯著投影幕布上的“永仁標準”發愣。
這些老板大多四十出頭,穿著90年代典型的商務裝扮……
皺巴巴的西褲配poo衫,腰間彆著當時象征身份的摩托羅拉傳呼機。
“usb接口公差不能超過0.05毫米?”一個禿頂老板擦著汗,他的襯衫腋下已經濕透,“日標才要求0.1……”
“電池在零下20度要維持80電量?”另一個穿皮夾克的青年驚呼,“摩托羅拉都隻做到65!”
蘇寧站在幕布旁,激光筆的紅點停在最後一行:“通過上述檢測的配件,采購價上浮15。”
會議室頓時響起嗡嗡的議論聲。
他等了幾秒,突然切換幻燈片……
美國消費者報告的數據顯示,質量每提升1,客戶忠誠度增加3.7。
“諸位,”蘇寧關掉激光筆,雙手撐在會議桌上,“知道為什麼日本電器能統治全球嗎?不是因為便宜,而是摔三次都不壞。”
坐在角落的梁永豐突然舉手。
這位深圳豐泰電子創始人以脾氣火爆著稱,曾因質量問題把次品電路板當眾砸碎。
他今天罕見地穿了件熨燙平整的白襯衫,但領帶卻係得歪歪扭扭。
“蘇總,改造生產線要兩千萬,我賬上隻剩八百萬。”梁永豐的聲音沙啞,像是熬了幾個通宵。
“永仁集團可以提供無息貸款。”蘇寧早有準備,他打了個響指,助理立刻給每人發了個牛皮紙袋,“用未來三年的訂單做抵押。”
梁永豐翻到最後一頁時,手明顯抖了一下。
那裡夾著張支票,金額欄空著,但簽章齊全。
“這是……”
“誠意金。”蘇寧微笑,眼角浮現出細紋,“填多少看您野心。”
“這……”
會議結束後,十五家老板有十三家當場簽約。
剩下兩家猶豫的,第二天在香格裡拉酒店餐廳“偶遇”了永仁的市場總監……
他正和諾基亞采購部副總共進早餐。
1999年元旦,上海浦東香格裡拉酒店的宴會廳。
水晶吊燈下,三百部“閃電s1”手機在環形展台上緩緩旋轉。
這是永仁集團首款自主品牌手機,流線型機身泛著鎂鋁合金的冷光,開機畫麵是道劈開黑暗的黃色閃電。
“女士們先生們,”蘇寧站在聚光燈下,中英文交替演講,“這不是又一部模仿摩托羅拉的翻蓋機。”
他按下演示鍵,手機突然分成兩半……
上半截是屏幕,下半截是鍵盤,“這是全球首款模塊化手機!”
全場嘩然。
記者們擠向前排,閃光燈連成一片。
《華爾街日報》的記者搶到提問權:“蘇先生,模塊化設計會增加30成本,您如何定價?”
“美國市場399美元。”蘇寧故意停頓,目光掃過在場每一位中國記者,“中國市場1999人民幣。”
這個價格引發更大騷動。
當時同等配置的摩托羅拉手機售價在500美元以上。
“因為我們砍掉了兩筆費用。”蘇寧舉起兩個手指,“一是渠道費,閃電手機隻在永仁體驗店和官網銷售;二是智商稅,”
他難得開了個玩笑,“中國人值得擁有平價高科技。”
就在三天前,蘇州工廠的良品率還卡在78,是梁永豐帶著工人三天不眠不休,才在發布會前衝到91%。
酒會環節,來自矽穀的工程師們和蘇州工廠代表雞同鴨講地比劃著,反倒碰撞出不少火花。
永仁中國區總裁李文濤湊過來低語:“蘇總,剛才信息產業部的領導問,能不能把模塊化技術寫入行業白皮書?”
“可以,但有條件。”蘇寧抿了口香檳,杯中的氣泡映著他深邃的眼睛,“明年工信部的手機入網檢測,要加入我們的二十項標準。”
“明白。”
他望向窗外。
黃浦江對岸,東方明珠塔正變換著燈光顏色。
這座城市的夜空曾經隻有輪船的燈火,如今卻被無數電子屏幕照亮。
某種程度來說,永仁正在做的,就是給中國製造裝上自主發光的芯片。
宴會結束時,服務員遞給蘇寧一個信封。
拆開後是張泛黃的圖紙……
1978年上海無線電十八廠的“彩電技術攻關計劃”,邊緣處有行褪色的鋼筆字:“總有一天,我們的技術也會出口到美國。”
圖紙背麵,李市長遒勁的筆跡寫著:“閃電已至,靜待驚雷。”
……
洛杉磯永仁總部頂樓,艾米麗·陳對著滿牆的銷售報表吹了聲口哨。
閃電s1上市首月,北美銷量突破十萬部,其中華人社區占37。
更驚人的是,通過模塊化設計,配件損耗率降低了60,維修成本直降45。
“親愛的,你創造了奇跡。”她轉著辦公椅,高跟鞋尖在空中劃出優雅的弧線,“知道《商業周刊》叫你什麼嗎?‘東方來的拆解者’。”
此時,地球另一端的蘇州工廠裡,梁永豐正指著新投產的s2生產線手舞足蹈,背後“永仁標準示範單位”的銅牌閃閃發光。
這個曾經瀕臨破產的國企廠長,如今帶領著全中國最先進的手機電路板生產線。
蘇寧從辦公室保險櫃取出個鈦合金盒子。
盒子裡是九部不同年代的手機,從摩托羅拉“大哥大”到最新的閃電s1,排成進化樹般的陣列。
“不是奇跡。”他輕輕合上蓋子,金屬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隻是把美國的技術、中國的製造、加上永仁的渠道,像電路板一樣焊接在一起。”
“蘇寧,我現在更加確信,哪怕你沒有繼承五福幫,一樣可以獲得成功。”
窗外,太平洋上空星光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