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嘉一時陷入沉默,久久的沒有開口。
範陽就坐在他的對麵看著他“糾結”,其實刁嘉的糾結對範陽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正因為對方在“糾結”,在思考,在權衡……這件事便越有希望搞定。
範陽以前在聽《百家講壇》的時候,有位老師曾經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範陽從心底還是非常認同的……
當遇到事的時候,君子往往做的是“是非”的判斷!
而小人在遇到事兒的時候,往往做的是“利弊”的判斷!
譬如說劉備十幾年前的攜民渡江,如果按照“是非”來判斷,劉備便不能輕棄百姓,獨自逃命。
即使在長阪坡上被曹兵追上,劉備也甘願與百姓同敗!
這就是君子的做法,君子時刻不忘內心的正義,不忘大是大非。
如果做“利弊”的判斷,那劉備自己率輕騎逃走才是良策。
但這樣一來,劉備就成了小人,所以放棄百姓獨自逃命的事,劉備寧死不為。
同理,站在刁嘉的角度上思考,範陽要與他合作這件事,如果按照“是非”的標準來判斷。
刁嘉作為孫權的臣子,他應該寧死不為才是真忠臣。
可如果事情真的這樣發展了,那就成了範陽最頭疼的局麵了。
不過好像,看現在刁嘉一臉複雜的表情,他應該在做“利弊”的判斷。
如果他在做“是非”判斷,就應該立刻回絕範陽的提議才是,而不是一直在這兒糾結。
至於刁嘉在糾結什麼,範陽雖然沒說破,但也猜到了一二。
無非是害怕與自己合作以後,自己會不會臨時反悔,取他性命。
早知道“與虎謀皮”的下場就是被老虎吃掉。
儘管範陽曾經一再強調,自己絕不會加害對方,可這也隻是範陽的一麵之詞。
他們今日剛剛見麵,刁嘉能麵對麵的坐著聽範陽說這麼多,已經是非常有膽量了。
“刁大人,您還有什麼疑慮?不妨直言,隻要刁大人助我,許下的承諾,我是一定不會食言的。”
範陽正色說道。
刁嘉麵露難色,似乎陷入了艱難的權衡,良久,他才開口說道:“範先生,並非是我不信任你,主要是你要做的事情太大了,我怕我無法駕馭,一旦謀事不密,你我將反受其害,要知道這城內可都是蔡家的人,官員也大都是蔡家的心腹……”
範陽聞言,笑吟吟的看著刁嘉。
現在他基本上明白了,刁嘉所擔心的點究竟是什麼。
第一,他擔心自己沒有駕馭江夏眾官員的能力,怕自己當不起這個“江夏太守”……
第二,他怕謀事不密,最後反受其害。
其實這兩點對範陽來說都是小意思,並非無解的題目。
隻要刁嘉他擔心的不是自己會對他不利,那一切都好說。
範陽想了想說:“刁大人請放心,在某看來,你說的這些顧慮並非不好解決。”
“首先,你說你無法駕馭,你擔心的是你無法掌控夏口的官員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