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後越明珠又開始了連軸轉,最後一學期該考慮畢業以後的事了。
前段時間統計下來,同期選擇上大學的人數連一半都沒有。
前不久婉瑩也在父親安排下訂了婚,家裡打算讓她畢業就嫁去北平,她說可能會在北平繼續讀書,還千叮嚀萬囑咐越明珠每月至少要寄一封信給她。
好吧,反正這幾年她寫最多的就是信件了。
“你呢?”曲冰問:“湖南大學還是華中美院?”
最後一學年誰都知道熹微更側重藝術理論課程,上周還聽說教會鼓勵她出國留學,說可以寫介紹信讓她報考巴黎美院,如果順利通過入學考試就可以在那座藝術殿堂進修。
“又或者是留法?”
越明珠歎氣,“......我還在考慮。”出國是個不錯的選擇,大眾熟知的徐悲鴻就是巴黎美院的畢業生。
她倒不是對學習有什麼執念,隻是這種環境待久了,投入了時間精力又花費了金錢最後要是一張證書都沒到手總感覺這書白讀了。
【打起仗來,證書可不能當防彈衣穿。】
越明珠渾不在意,【誰讓我是個俗人呢。】
在長沙讀大學好處是離家近,係統卻不願意,它非常非常希望她這個宿主留學避避風頭,怕將來打起來她會一屍兩命連累到它,畢竟炮彈不長眼。
不過現在考慮這個為時過早,跑路也先得把一些事情安排穩妥,她討厭半途而廢。
周五,越明珠答應和瑪麗姆姆代替孤兒院實地考察孩子們暑期去培訓的工廠環境,牽頭人正是她熟悉的那位——美國商人裘德考。
不管是長沙還是全國各地,一直都是農民多工人少。
孤兒院的孩子待滿十四歲就得離開給其他更小的孩子騰地方騰資源,她們希望這些孩子在離開之前能在工廠獲得一技之長。
當然,能從培訓變成留用更好。
長沙有不少小工廠小作坊,待遇和福利等同沒有,每個人從早乾到晚隻能在溫飽線上掙紮,崗位依然供不應求,所以能盈利的大廠是她們目前主要想對接的合作對象。
而這些大廠通常都由外商組建,走裘德考的路子就是因為他是極少數願意給小孩子提供學習機會的洋人。
不過,即便有他穿針引線,還是能聽到反對的聲音。
“...工廠得先賺錢,賺到錢才有閒錢做慈善,不交保證金你是腦子進水了嗎?!”
“你本來就在招募童工,告訴我,孤兒和童工有什麼區彆?”
“童工管吃管住就行了,是傷是殘,能不能學到技術不關我的事。而你帶來的那些孤兒——”
“那些孤兒怎麼了?”
“不能加班,必須提供一日兩餐,還得保證他們學到技術!真是有趣,什麼時候你變成不圖回報的大善人了?”
“....他們將來可以留在工廠替你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