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些漁網,動員潭州百姓捕魚為生,能救一些人算一些人!”
李從嘉想著現在地裡沒糧,山裡沒獸,隻剩下浩浩蕩蕩的湘江水,還能養活人。
嶽州城更是靠著洞庭湖,那是內陸巨大的產魚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他要把後世改進的漁網提前做出來。
提高捕撈技術,能救多少人算多少人,這年頭大江大河裡的魚很多,就是網不上來。
折返回潭州城中,李從嘉發動戶曹官吏,收集漁網,並且在漁網上掛上了魚鉤。
整整折騰了一夜。
李從嘉按照宋朝時期出現的漁網,織成了一種緡鉤的捕魚工具。
它由一根長主線和多個帶有鋒利魚鉤的支線組成。
這種漁具的設計充分利用了魚類的行為習性,使得漁民可以在較大範圍內捕撈到更多的魚類,極大地提高了捕魚效率。
第二天一早,湘江水麵上。
在李從嘉的安排下。
“出發!”
兩艘小船在江麵上平行而行,漁民站在船上,手持著那根連接著數百個魚鉤的綸線。
慢慢的放入江水中。
拉網的範圍巨大,展開之下足有將近三丈寬,兩艘小船橫在江麵上同向而行。
旁側武將、文吏指指點點,看著江上兩艘小船,不知道李從嘉要乾什麼。
這些魚鉤,間距大約一尺左右,末端還附有黑色石塊,以保證它們能夠順利沉入水底。
董蒨這兩日看著李從嘉忙活,卻啥也不懂:“這黑色石塊是什麼東西?”
“那是鉛塊,鉛塊重能讓漁網快速的沉下去。”李從嘉解釋說著。
當兩船緩緩前行時,這串相連的魚鉤,在水中形成了一張大網,等待著路過的魚兒自投羅網。
特彆是應用鉛墜,讓漁網瞬間就張開了,再用拉繩兜住四個角。
兩船滑行瞬間就兜住了不少的魚。
隨著船隻滑行,漁民隻覺漁網越來越重,裡麵兜住了不少魚。
“快,收網!”
“這勁太大了,我快兜不住了。”
當兩船慢慢合攏,將漁獲兜上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訝了!
隻見漁網之中,活蹦亂跳,足足有上百條魚和鱉類。
“竟然能有這麼豐厚的收入。”
張璨驚訝的說著,他是運糧民夫出身,從小在江邊長大,也沒見過這種方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