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水麵波浪起伏。
李從嘉路過江邊,春風拂麵帶來絲絲涼意。
他目光所及之處,一位老叟正靜靜地坐在岸邊垂釣。
手中握著一卷麻線。
突然間,麻繩微微一緊,老者的目光瞬間變得銳利起來,他熟練地握住麻繩,開始小心翼翼地收線。
經過一番短暫的拉扯之後,一條活蹦亂跳的小魚終於被提上了岸。
這一幕,讓李從嘉心中頓時有了新的想法!
這個時代釣魚可是靠運氣吃飯的,因為漁具太簡陋了。
李從嘉快步向前走到老者身邊,看他手中木杆上掛著較粗的麻繩,魚鉤也宛如柳枝般粗細。
“老丈,釣了多少魚?”
老叟回頭看了一眼,見是名將軍打扮的少年,立馬站起身來懼怕的回答道:“將軍,今年水大,魚倒是不少,老朽釣了三條條小魚,剛剛夠熬湯喝。”
李從嘉見他所用魚線是一種布麻類的細線,由於泡了水,下麵已經有些糟了。
吃不住勁兒,顯然不可能釣到大魚。
“你家裡可有漁網?”李從嘉又是追問道。
老叟道:“將軍,我家中有網,前日朗州叛軍撤走,在江上網了三天魚,網已經濕了,正在晾曬。所以今日出來釣幾條魚。”
“一網能捕多少魚?”李從嘉追問道。
“老朽一人捕魚,一網半個時辰,運氣好的話能撈上來三五條大魚。”老丈見這位將軍問的仔細,也是一五一十回答著。
“也就是六斤魚。”李從嘉心裡估算著。
李從嘉點了點,這年頭沒有尼龍纖維,網都是用麻繩和布編製的。
正所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真實的情況。
也是敬業的漁民!
因為漁網使用一段時間,必須晾曬,持續使用下去,漁網麻繩都會被泡的糟爛,根本不耐用。
李從嘉和老者聊了一陣,了解當下情況,這釣魚完全是個技術活!
老叟是個漁民,釣了半輩子魚,所以這大災之年過的還算不錯。
想想後世有專業的釣竿和超細的強韌的魚線,都有很多人釣不到魚呢。
小漁船一網下去,能捕撈幾百斤的魚。
這個時代的捕魚產量,是後世遠遠不能比的。
李從嘉知道最早原始人用獸筋釣魚!
到後來秦漢時期發展用蠶絲,金屬絲,唐宋開始用麻繩,元、明時期由於棉花的大力發展,紡織技術大大地提升,已經可以用棉繩釣魚。
現在這種麻繩,宛如柳枝粗細,太粗了釣不到魚,太細了遇到大魚釣不起來。
所以很多人都用竹網編製的魚具……
李從嘉了解些情況後,興奮的回到潭州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