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也算吧,就是雷聲不大,也沒雨,所以傷害性約等於無。
當然,這條特指皇家。
到底是親兒子,皇帝還是手下留情的。
大皇子被直接一削到底成了白身,關在他的府邸裡,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放出來。
太子被廢,改封郡王,暫時被關在東宮,估摸著等過段時間,皇帝會選擇叫他外出就藩。
當然,地點自然是哪裡遠去哪裡,等同於半流放。
除了這兩位以外,中間的二三四幾個皇子,也被封了不高的爵位,管轄的地方,大概也就一縣之地,還沒有茵茵的食邑大。
而且這幾位還是不許出京,直接遙領,相當於還是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過活。
但才出了太子逼宮的事,他們就算覺得皇帝苛刻,這會兒也什麼都不敢說,生怕給牽連到自己身上。
從六皇子往下,倒是也有長大了的,但最大的六皇子都還沒成親呢,自然也就沒趕上這回封爵。
不過這個消息對淑妃和六皇子而言是好事,淑妃緊趕慢去給皇帝賞下去的神像上了幾炷香,說是神像靈驗。
要叫茵茵說,隻要六皇子好好長大,彆肖想不屬於他的東西,未來一準兒能比他前頭幾位兄長好。
皇子們被高高抬起,輕輕放下,那些跟著太子和大皇子搞事的太子和後妃可就倒黴了。
幾個直接牽扯進這件事的,包括太子的母族以及大皇子的妻族成年男子都被皇帝判了死罪。
這些人家裡的女子,都被沒入了教坊,未成丁的男子有跟著入教坊的,也有被判流放的。
經過這麼一遭,京城的權貴府邸都空了不少。
茵茵郡主府邊上那家也沒了人,直接被皇帝私下截留下來,將房契地契給了茵茵,打量著重新修建後,給承嗣做侯府。
至於後宮中,德妃惶惶不可終日,最後被皇帝賜死,在賜死前,還得知了她娘家因為被她牽連入罪的事。
京中的官員原以為少了這麼多人,辦事時肯定會有手忙腳亂、各處人手不足的情形出現。
但皇帝在處置了罪人的同時,很快點了一大批官員走馬上任。
各個衙門也就在最開始的時候稍稍亂了幾日,熟悉過後,他們就重新走上了正軌。
這會兒,就有人品出門道來了。
這些人才被入罪,就有人來接手他們的職責,就是內閣全速運轉也沒這麼快。
但皇帝有這麼快的速度,也就是早有準備這一條能夠解釋了。
正好,廢太子也是這麼想的。
不過他不敢找皇帝求證,便隻能叫人傳話說她要見茵茵。
那人來傳話時,茵茵剛好就在宣室殿中,聽著皇帝對她的下一步安排。
見是廢太子處來人,皇帝有些不滿:“過了這麼些時候才回過味兒來,真是枉費寡人對他的多年栽培。”
茵茵不好跟著附和,便問:“父皇,要是五殿下問起來,我該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