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茵茵的整治下,陽遼大營軍隊的精氣神很快恢複。
這時候,茵茵才拿出了自己提前製定好的訓練計劃,讓他們循序漸進的跟著練。
時間還沒入秋,陽遼大營的兵就基本脫胎換骨,很能看了。
傅元舟興致上來時,也跟著他們去練了練,就是憑他的能耐,完全跟不上進度。
不過他又菜又愛練,過段時間收拾好了心情就又去了。
因著他的身份,軍中沒人說他不好,茵茵也多有鼓勵,到了後頭,還真叫他變得厲害了些。
至少軍中持續擺爛的人是被他甩在後頭了,這些人當即不再躺平。
畢竟,傅元舟都能超過他們,這些人就算有再厚的臉皮,也頂不住全軍的詫異眼神啊。
文舅舅沒想到,茵茵還真把陽遼大營給管下來了,甚至連帶著傅元舟的身體都比以前更好了。
他又是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又對茵茵帶著防備,日常很是矛盾。
茵茵可不管他自己在那裡糾結什麼,軍中的事處理的差不多了,趕在生產前,她打算把內政也過過手,至少彆有什麼後顧之憂。
文舅舅又是不放心,又是拖延的,還是沒頂過有個胳膊肘往外拐的外甥。
茵茵在陽遼居住多年,對本地有什麼積弊門兒清,把自己找到的人才拉來上手,再大刀闊斧的該清清該改改,整個陽遼都變得清爽起來。
在陽遼的地界上,就沒有王府不能知道的事。
深秋,茵茵平安生下陽遼王長子。
文舅舅抱著家裡的下一代,從前的不甘淡了不少,對政事也沒那麼大的野心。
茵茵倒也沒讓他徹底閒著,把他高高供起來,看著底下的人。
不管是嘴上說說還是真心實意,他看到挖陽遼牆角,肥自己荷包的,總要揪一揪吧。
茵茵平安生下陽遼王嫡子的消息跟著年禮一起被送進京中,皇帝按著規矩,給孩子選了個寓意不錯的名字。
傅元舟巴望著皇帝彆想起這茬,這樣孩子的名字就能由他和茵茵自己決定。
可奢望終究是奢望,傅元舟隻能被動幫兒子收下這個名字和隨之而來的賞賜。
轉頭,傅元舟就說:“父皇給取的名字也太難了些,他這會兒人小,根本分辨不了,平日稱呼還是用我們給他取的乳名叫湯圓吧。”
茵茵沒反對,家裡就湯圓湯圓的叫了起來。
王府主子不多,到除夕這日,一家人就直接回了楚家塢堡。
文舅舅原本不肯來,後頭被熱鬨的氣氛感染,加上可愛的玨哥兒總好奇的往他身邊湊,他的臉也板不起來了。
一家人翻過年還住了一個多月,才慢悠悠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