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皺眉說道。
世家子弟不比老百姓,能夠輕而易舉的糊弄。
這些世家之人接受的都是精英教育,且華夏曆史這麼長。
能夠輕而易舉的從裡麵找到先例。
或許有人會對大漢的做法感到好奇,但是想要吸引這些人前來。
恐怕沒有想象的這麼簡單!
其餘人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臉上的表情也差不多都是這個意思。
劉諶卻毫不在意的笑道:
“朕知道,或許一本《百家姓》還不足以吸引這些人前來。”
“但是你們彆忘了,朕之前還放出去了一個消息。”
“讓偽朝和吳國的百姓可以隨意的遷來漢中,有足夠的土地可以分給他們!”
“你們猜猜,是百姓們先知道這個消息,還是那些豪族或者是偽朝和吳國的朝廷先知道這個消息呢?”
“眼下建平的經濟如火如荼的發展。”
“這很難說是不是偽朝和吳國普通人唯一能夠接觸到大漢的地方。”
“有這兩個消息相輔佐,恐怕他們不信都得信了!”
建平的發展代表著錢,《百家姓》代表著文化,漢中的土地代表著優越的製度和富足的底氣。
這是一個國家能夠領先彆人,並且被彆人直觀的感受到的東西。
後世的燈塔為什麼被稱為燈塔,就是因為對方在上百年的時間裡,在這三件事情上都遙遙領先於世界。
眼下的大漢雖然遠遠沒有強到那個程度。
甚至在經濟和文化上,不一定真的能夠領先魏國和吳國。
但是劉諶的這三駕馬車拉出去,隻要不是專門研究大漢的人,誰看了不迷糊?
一個能夠隨便把土地分給彆國百姓的國家,一個邊鎮都無比富饒的國家,一個能夠隨意的傳播知識的國家,誰聽說了不得心生向往?
後世那個交通和通訊極其發達的時代,燈塔尚且憑借著這幾個條件催生出無數的精神國人。
更遑論這個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年代。
所以劉諶對這件事情充滿了信心。
而且好奇的滋生不是一天兩天,等到魏吳兩國的人心中的好奇滋生的差不多。
大漢也能夠發展的和他們想象中的大漢相匹配了。
到時候這些人到益州一看,那不得立刻從精神大漢人,瞬間轉變成真的大漢人?!
劉諶的話,讓在場的人聽的一陣熱血沸騰。
如果真的按照陛下的構思走的話。
彆說是那些普通百姓和豪族子弟了。
就算是偽朝和吳國朝堂上的袞袞諸公,都得心生疑惑。
大漢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