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冬月,出使吳國的李驤比原定時間晚了半個多月才返回成都。
並且給劉諶帶來回來兩個消息。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不知道是好還是壞的消息。
好消息是李驤不辱使命,成功的幫劉諶拒絕了孫皓聯姻的請求。
並且孫皓也沒有因為劉諶拒絕聯姻這件事而翻臉。
依然允許大漢駐防興山,並且按照之前的約定撥付糧草給霍在和羅襲他們。
另一個不知道好壞的消息是,孫皓回到建業之後沒多久,便尊自己的父親孫和為文皇帝,母何姬為太後。
並貶住太後為景皇後,又把太子孫醱廢為汝南王,孫休的其餘三個兒子分彆封為豫章王、梁王、和陳王。
第一個消息對於劉諶來說無關緊要,因為在這件事上,劉諶根本就不用在乎孫皓的想法。
但是第二件事,著實讓劉諶大吃一驚。
“孫皓他是瘋了嗎?”
“剛剛打了一個敗仗,不收斂就算了,竟然還敢對朱太後和吳國太子動手?”
“吳國群臣難道就沒有什麼反應?”
劉諶嘴上說的是吳國群臣,但實際上指的卻是江東世家。
不光是劉諶震驚,就連在場的其餘人也都驚的連連吸氣。
“孫皓此人,竟敢行如此大逆不道之舉。”
“當初他可是信誓旦旦的在濮陽興和張布麵前保證,要尊朱皇後為太後,將來傳位給吳國太子的。”
“怎麼短短一年的時間不到,孫皓就翻臉了?”
“這等毫無信義之人,幸虧陛下不曾與他聯姻,否則大漢的臉麵真的要丟光了。”
劉諶卻不在意自己臉麵會不會丟光這回事,更不在意孫皓是不是背信棄義,逼迫人家孤兒寡母。
因為原本曆史上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而且太子是親兒子被廢的都不少,更彆說這個隻是孫皓堂弟的太子。
劉諶在意的是,孫休的舉動會不會造成吳國朝堂的動蕩,彆真讓魏國抓住機會,讓自己當初傳播的魏國即將進攻荊州的謠言變成現實。
那對於當前三國之間的局麵可就大大的不利了。
想到這裡,劉諶趕緊開口問道: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其餘人的目光也都放在李驤的身上,而李驤之所以會比原定時間晚這麼長才返回成都。
為的就是在建業把消息打探清楚,好讓大漢做出正確的決策。
所以在聽到劉諶的話後,李驤趕緊說道:
“孫皓從西陵返回建業的時候,帶走了一萬多的精兵。”
“這些精兵原本是駐防荊州的,不統屬於任何豪族,而是由皇帝親自指揮。”
劉諶等人點了點頭,荊州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當年蔡瑁張允的前車之鑒。
隻要不是個傻子君主,都不會將荊州城防假人之手。
“孫皓在回到建業之後,立刻就讓這一萬人接管了建業城防和皇宮守衛。”
“朱太後先是因為朱宣之死,已經對孫皓頗有怨言。”
“後又因宮中守衛全被替換而更加不滿。”
“於是便和孫皓起了些衝突。”
說到這裡,李驤停頓了一下,看著劉諶說道,
“不過最終導致孫皓行此大逆之舉的原因還在陛下身上。”
劉諶聞言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