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諶這麼做,當然有他這麼做的道理。
範長生的功勞雖然不小,但是真要論起來,不一定比糜照的功勞大多少。
因為糜照帶來的是目前大漢最需要的,切切實實的東西。
能夠立刻投入使用的錢財。
而範長生在南中等地開墾出來的土地,隻有七萬多畝的熟地。
這點土地對於大漢來說,有了更好,沒有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按理說,糜照的官職就算不入九卿,也得是個秩比五千石的大官。
可劉諶卻不能給糜照這麼高規格的賞賜。
因為劉諶不可能讓商高於農,哪怕是平等也不行!
士農工商,這個地位順序為什麼能貫徹華夏整個封建王朝。
劉諶自然心知肚明,因為商業本身並不能創造價值。
創造價值的是勞動本身!
統治者們雖然不一定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他們最起碼知道糧食是從土地裡長出來的。
而不是靠商人們在交易的過程中變出來的。
一個小農經濟的社會,還有什麼能比糧食更重要的?
而且商人天生的逐利性,讓他們敢於去嘗試任何暴利的東西,包括出賣自己的國家!
劉諶雖然來自後世那個商業繁榮的社會,而且商人的地位遠高於普通農民。
但那是建立在穩定的社會底層架構以及生活物質極其豐富的基礎上。
並不適合當前的時代。
在達到後世人們的生活水平之前。
劉諶也隻能和所有的統治者一樣,打壓商人的地位。
等到加官的消息被眾人消化完之後。
範長生再次站出來說道:
“陛下,臣這兩年的時間裡,共伐得十丈巨木百餘根,其餘各種長短樹木無算。”
“且都已晾曬乾燥,可以用來造船!”
聽到範長生的話,劉諶的嘴角再次露出笑意。
早在籌備水師之前,劉諶就已經讓範長生開始在南中等地砍伐巨木,用來造船。
範長生也果然不負自己所托,砍了這麼多的巨木。
兩年時間過去,早就已經晾乾了。
至於更高的樹木,也不是沒有,隻是能不能造出來用到這麼高樹木的船不說。
造出來往哪裡放都是個問題。
大漢現在控製的水域隻有北邊的漢水和東邊的長江一小段。
除非孫皓願意放開整條長江任由大漢船隻出海。
所以十丈高的樹木,已經足夠用了。
“好,過完年後,就開始征調民夫。”
“把這些木材全都拖到漢中,開始建造屬於咱們大漢自己的艦船!”
至於造船的人才,當初問東吳買船的時候,由於孫皓賣給大漢的都是舊船。
所以向條很是貼心的朝孫皓要了一批用於維護船隻的工匠。
既然能修,那就能造。
就算造不了,劉諶也多的是理由朝孫皓再要人。
一直安靜沒有說話的陸晏在聽到劉諶的話後,心中不由得一動。
當初在接到父親的回信之後,陸晏便明白了父親的意思。
於是便開始逐步轉變心態,以漢臣自居。
後來周處重新返回陸晏身邊,並且仔細告知陸晏一些沒有寫在回信裡的東西。
更讓陸晏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既然已經打算當漢臣,那陸晏就得事事為大漢考慮。
首先就是自己手中的這些艦船。
當初孫皓賣給大漢的這些淘汰下來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