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往顯親的物資被焚毀大半,這件事不光讓高誕和杜白感到極為惱火。
負責運送的張瑞同樣也憤恨不已。
這群蜀軍實在是太狡猾了,居然會殺一個回馬槍。
也怪自己太大意,覺得他們不會卷土重來。
所以從那些殘存的船隻逃回來的那一刻。
張瑞就立刻派兵往長安求援,讓長安能夠儘快撥付禦寒物資並再次送往顯親。
可是讓張瑞沒想到的是,才過了沒幾天,他就接連兩次接到顯親催要物資的軍令。
並且在軍令中,高誕詳細的告訴了催要物資的原因。
既照顧了張瑞的麵子,也明示這批物資的重要性。
也正是因為高誕的坦誠,讓張瑞覺得十分頭大。
禦寒物資這種東西,都是每年早早的就開始調配,然後在入冬時節發往各地軍中。
那批被燒毀的禦寒物資就是如此籌備的。
自己已經往長安求援,可軍情之緊急根本等不到長安的物資送來。
張瑞雖然出身天師道,可到底沒有撒豆成兵的能力,也沒法憑空變出物資來。
顯親不能丟,顯親要是丟了,那天水就完全掌握在蜀軍的手裡。
隴西三郡同樣也會麵臨丟失的危險。
彆人可以不在乎,但張瑞不能不在乎,因為這裡是張家的大本營,從張魯降曹時就苦心經營的地盤。
數代人的嘔心瀝血才把南安打造成“國中之國”。
哪裡是可以輕易舍棄的。
根本就不需要做過多的思考。
張瑞立刻下令從南安強行征發物資。
至於會不會引來民眾的不滿。
和丟掉南安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有南安在手,張家就是一方土皇帝。
南安丟失,那他就是喪家之犬!
大不了明年給百姓減免一些賦稅。
至於百姓在失去禦寒物資後能不能活到明年,那就不是張瑞現在所能考慮的。
不過這樣的責任,張瑞肯定不會一個人來擔。
高誕作為大魏左將軍,統率整個隴西四郡。
其餘三郡也有一起籌備這些物資的責任。
張瑞立刻將高誕的軍令行文其餘兩郡,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減輕自己的負擔。
而其餘兩郡郡守的顧慮可比張瑞小的多。
百姓的死活影響不了他們的升遷,隴西四郡一旦因為自己的原因失守。
秦王恐怕饒不了自己!
尤其是牽弘,因為他的位置最靠西,距離長安中樞也更遠。
一旦顯親丟失,被蜀軍截斷退路,那自己很有可能會變成甕中之鱉。
所以隴西郡的搜刮也最為賣力。
而這種搜刮,也終於引來了當地百姓的怒火。
隴西郡地處雍涼交界,本地百姓常年和羌人接觸,本就民風彪悍。
現在眼瞅著就要入冬,官府卻要從自己的手裡搶走禦寒的東西。
這跟要自己的命有什麼區彆?
既然官府不讓我活,那就反了他娘的!
誰也不知道是從哪裡開始的,百姓們開始衝入官府,打死地方官員。
打開武庫,用裡麵的武器把自己武裝起來。
邊地百姓為了生存的鬥勇鬥狠,也立刻轉化成戰鬥力。
甚至開始嘗試著衝擊官軍。
但官軍到底是官軍,哪裡是這些無組織無紀律的亂民所能相提並論的。
很快,這些造反的百姓就在魏軍的手底下吃了大虧。
吃了虧的百姓瞬間化為流寇,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席卷整個隴西。
一時間,整個隴西亂成了一鍋粥。
百姓們在流寇和官軍的衝擊下變得一團糟。
身為隴西太守的牽弘被這種變故弄得焦頭爛額。
一邊圍剿這些化作流寇的百姓,一邊封鎖他們通往南安的的道路。
並且派人把本地的情況通知到南安和廣魏以及遠在顯親的高誕等人。
讓他們多加注意,免得發生同樣的事情。
其實根本就不用牽弘說,南安和廣魏就已經早早的發現端倪。
隻不過這兩個地方一個是張家的大本營,一個地處隴西之東。
所以都沒有像隴西郡那樣爆發太大規模的騷亂。
並且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
不過有了這次騷亂之後,南安和廣魏也不敢逼迫百姓太甚。
隻能把已經搶掠到手的物資送往顯親,至於剩下的那部分,也隻能等待長安的物資送到了。
高誕在了解到這些情況之後,不由得大罵到這些人都是一群蠢貨。
蜀軍還沒有開始進攻呢,自己就把自己搞的一團糟!
真等蜀軍開始進攻,三郡還不得望風而降。
不過此時的高誕已經顧不上這些了。
因為從上次他們把吳明驅離之後,薑維便一刻不停的開始進攻顯親,大有不奪取顯親絕不罷手的架勢。
而在薑維全力進攻顯親的時候。
天水,略微顯得無所事事的劉諶把成都講武堂學子們集中起來,準備給他們上上課。
從興漢元年開始開設講武堂到現在,先是培養了三期半年學製的學員補充基層軍官數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後才是以一年為學期,又培養了四期。
並從興漢七年開始,講武堂的學製變成了三年為期,開始著重培養真正的軍事人才。
而前麵已經畢業的七期講武堂學子,雖然在曆次戰爭中都有折損,但人數依然超過三千。
集中起來授課能把劉諶累死。
隻能從中挑選一些比較優秀的學員,以及那些已經成為中層軍官的學員來聽課。
就這,人數也依然超過了一百。
走進臨時教室後,下麵正襟危坐的學生立刻起身行禮道:
“學生見過校長!”
劉諶抬手示意他們坐下。
說起來自己這個校長還是挺不合格的。
除了招收前幾期學子的時候露過幾次麵,後麵的學子大部分都沒見過自己長什麼樣。
劉諶這次也沒打算教他們軍事上的知識,那不在自己的能力範疇之內。
劉諶想教的是,讓這些學子們學會如何處理軍民關係並進而影響到其餘士兵對百姓的態度。
進而讓大漢在被魏國統治多年的地方進一步的取得民心,也為奪取隴西四郡以及滅掉魏國打下基礎。
當一眾講武堂學子們再次坐下之後。
劉諶從講桌上拿起一張紙,上麵是之前劉諶讓那些參與了替百姓們收割糧食的士兵寫的感想。
這份感想的署名則是黃明。
劉諶舉起感想看著台下的一眾學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