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這件事肯定會讓所有人都認真參與吧?
畢竟要是連自己的好處都不在乎,那人也就不能被稱之為人了。
“可是陛下,普通士卒從入伍到成為戰兵短則數月,長則數年。”
“這些百姓根本不知戰法為何物,即便組織起來,也未必會是那些賊兵的對手!”
“而且他們手中並無兵器,如何抵擋敵人?”
聽到李驤的疑問,劉諶笑著說道:
“這就是朕找你們兩個來的原因。”
“講武堂如今已經畢業了數千人。”
“可真正能夠參與軍中的不過千餘人而已。”
“剩下的那些人一時半會兒卻派不上用場。”
“朕準備把這些人全部打散,派駐到三郡的各個村子裡麵去。”
“讓他們去訓練那些百姓,並把那些百姓組織起來。”
講武堂已經畢業了最起碼六期的學生,可除了一二三期這些學子因為是短平快突擊出來的。
有機會參與到軍中外,剩下的很多講武堂學子並沒有參軍的機會。
倒不是劉諶不想,這些人是給大漢做人才儲備的。
劉諶不會給他們下放下去當大頭兵。
大漢的軍隊數量就這麼多。
哪有那麼多基層官職來安排他們?
強行安排下去的話,又會給大漢國力帶來極大的負擔。
畢竟再小的軍官也是有俸祿的。
所以那些三期往後的學子,大部分都處在閒置狀態。
現在,訓練民兵是個很好的機會。
既能讓他們動起來,不至於養成廢物。
也可以在實踐中進行鍛煉,將來投軍後這些曾經對民兵的訓練會讓他們在帶真正的士兵的時候做到更快的上手。
這樣一舉兩得的好事,劉諶怎麼會放過。
當初劉諶執意要讓所有講武堂的學子都用校長來稱呼自己而非陛下。
目的就是打造一批隻對自己忠心的人。
這些民兵在訓練的過程中,也會自然而然的被這些講武堂學子們同化。
會不自覺的加深對大漢以及自己的印象。
多麼難得的一個讓形象深入百姓的機會。
以往百姓對天子的尊敬更多的是一種敬畏。
是一個儒家特意打造出來的充滿神性的存在。
而劉諶要走的是另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這話聽得李驤一陣咋舌。
彆人不知道,他還不知道嗎?
講武堂的那些學子可是從最基礎的東西培養起來的。
他們對於士兵如何操練皆熟稔於心。
陛下這是派出去成千上萬的底層軍官,那些民兵就是他們的部下!
一旦真有大型戰事發生,這些民兵未必不能迅速組織起來,成為真正的士兵。
全民皆兵!
這個念頭出現在李驤的腦海裡的時候,把他自己都嚇了一大跳。
但是另一個疑問也隨之浮現。
“陛下,這些民兵既然帶個兵字,則須有兵器鎧甲。”
“否則敵人殺來,豈不是要用血肉之軀相抗?”
劉諶抬手指了指張凱武。
“這不是有他嘛!”
我?
被劉諶指到的張凱武一臉茫然。
“繼威掌管大軍軍需,從祁山道打到現在。”
“軍中多有繳獲,也頗有損耗。”
“你說說能搜羅出來多少殘破的鎧甲和兵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聽到劉諶的話,原本還在迷茫的張凱武立刻精神一振。
此次出征,劉諶以張凱武為軍需官。
張凱武覺得這是劉諶給張家的難得的洗刷恥辱的機會。
所以從一開始,張凱武便事無巨細,皆要過目。
包括每戰的繳獲和損耗,原本隻是為了報答陛下,報答朝廷。
不曾想今日竟然派上了用場。
“啟稟陛下,大軍北伐以來,繳獲的和破損的鎧甲數量總共在萬副上下。”
“除了已經修補好重新投入使用的。”
“尚且有數千副堆在庫房中。”
“至於各種兵器,數目隻會更多!”
聽到張凱武的話,李驤大概知道劉諶要乾什麼了。
當即便阻攔道:
“陛下不可!”
“甲胄乃禁品,朝廷曆來看管極嚴。”
“一下子散出去這麼多鎧甲,萬一事有不測,則悔之晚矣啊!”
劉諶搖了搖頭說道:
“若是沒有鎧甲,憑那些民兵的血肉之軀,如何攔得住全副武裝的敵人?”
“況且朕這鎧甲又不是隨便給的。”
“各村以村民計算,每百人分一副甲。”
“且最多不超過三副。”
“而且這些甲不能是新甲,隻能是殘破的舊甲。”
“如此一來,便不虞有患!”
此話一出,李驤頓時鬆了一口氣。
他還真怕劉諶給這些民兵都備甲。
至於兵器什麼的,倒沒什麼緊要的。
“除了這些,你再找一些被流竄到各郡的賊兵禍害過的百姓。”
“朝廷可以補償他們的損失,但是需要他們站出來以身說法。”
“把那些賊兵如何禍害他們的過程原原本本的講出來。”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能寫成戲文在各郡傳唱。”
李驤聞言立刻點頭稱是。
這些東西李驤並不陌生。
早在大漢奪回漢中後,陛下就在益州和漢中這麼乾過。
隻不過這次是把益州和漢中換成隴西三郡。
原本做這些事情的人,也從陳壽換成李驤罷了。
李驤和張凱武正要領命而退。
陸機對著劉諶行了一禮道:
“草民在吳郡時就聽聞陛下之能,奈何吳郡與成都千裡之遙,不能在陛下身邊親臨教誨。”
“今日一見,果然不凡。”
“陛下對於此事之謀斷,非我等草民可比。”
“不過草民倒是有個小小的建議,不知當講不當講!”
對於陸機的到來,劉諶並沒有避人,所以兩人都知道他的來曆。
但是聽到陸機的話,李驤和張凱武的臉上分彆露出了玩味兒和輕視的表情。
一個十來歲的娃娃,便是再聰慧,又能對軍事有什麼建議?
劉諶也饒有興趣的看向陸機:
“哦?且說與朕聽。”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