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動手,南中諸郡的糧食就會被他們收入囊中。”
“進而影響到糧草征集。”
“此消彼長之下,勢必會對北伐造成影響。”
“朕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的,朕要逼他們提前動手!”
聽到劉諶的話,李驤頓感汗顏。
他確實是忽略了這一點。
眼下大漢為什麼沒有肆意的擴張底盤,除了因為陛下說要穩紮穩打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擔心後勤撐不住。
“敢問陛下準備如何做?”
楊稷開口問道。
“如今大漢打下了這個大的地盤。”
“也開出來這麼多的荒地。”
“是時候跟當初購買國債的百姓兌現了。”
劉諶成竹在胸的說道。
聽到劉諶的話,楊稷尚在疑惑當中。
李驤的眼睛卻立刻亮了起來。
當初朝廷為了發動北伐,向益州和漢中的百姓以及世家發行過一批國債。
明說了就是朝廷向民間借錢打仗。
這不是什麼稀奇事,稀奇的是陛下兌現這些國債的方法竟然是拿偽朝的土地來兌現。
如此一來,這些人的利益便和大漢緊緊的綁在一起,想要讓自己的錢不打水漂。
那就得全力支持北伐,讓大漢占領曹魏的土地。
隻有這樣,朝廷才能兌現當初賣給他們的國債。
而這些國債中,又以益州世家購買的最多。
因為他們手裡有錢,而且是閒錢。
買點土地,贏了皆大歡喜,輸了也無所謂。
而楊稷也在李驤的簡短解釋下,明白了這些國債究竟是什麼東西。
明白過來之後,楊稷不由得驚詫萬分,後勤居然還能這麼弄!
“李卿,替朕擬一道旨意,就說如今朝廷已經儘得隴西三郡。”
“朕為了褒獎那些購買國債的人,準備提前跟他們兌現。”
“不過眼下這些土地數量有限,且都是連片開墾出來的荒地。”
“為了不浪費,就優先給那些購買了國債的世家打理。”
“讓各家的家主親自來天水,朝廷會派人專程護送!”
聽到劉諶的話,李驤的臉上頓時露出一絲興奮。
什麼是陽謀,這就是陽謀。
若是這些家主老老實實的奉命來天水聽從陛下的安排。
可是來容易,想要回去就難了。
眾所周知,陛下是一個不喜歡浪費的人。
這些土地既然分給了他們,必然要讓他們打理的。
既然都打理了,那自然就要留在天水,或者是一年,或者是十年,甚至是一輩子。
陛下有的是手段慢慢瓦解他們。
要麼這些人得到消息之後,立刻舉旗造反。
這樣楊將軍就可以立刻帶兵前去平亂。
倉皇起兵的戰鬥力可想而知,速度夠快的話,根本就影響不了秋收!
甚至平亂之後,還能從他們的嘴裡摳出點糧食來。
在清理完這些世家後,整個益州便再也沒有人敢生出任何不臣之心。
大漢就會出現一個穩定的大後方。
一個穩定的大後方對於正在北伐的大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楊稷也被劉諶的謀劃給驚到了。
這倒底是陛下當初的無心之舉得到的結果,還是陛下從一開始就預料到了今天?!
“楊卿,朕即刻拜你為南中都督。”
“總督南中一切軍事,南中所有兵馬皆任你調遣。”
“另外,朕會給董卿去旨,讓他把那支蠻兵交到你的手上。”
“務必在第一時間堪平動亂,勿要耽誤北伐大事!”
劉諶嘴裡的蠻兵,便是那支孟虯支援大漢北伐的兵馬。
在阻擊上庸魏兵一戰後,便一直留在漢東。
此次前往南中,免不了要跟那些羌人打交道。
孟虯的這支兵馬會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聽到劉諶的話,楊稷當場拜道:
“臣遵旨!”
說罷便匆匆離去,整備兵馬準備前往南中。
李驤也匆匆退走,去替劉諶擬旨。
兩人退走後,劉諶又叫進來一人。
“速速前往隴西傳旨,讓廖文他們即刻帶兵西出隴西,前往武威。”
“配合關彝奪取涼州!”
既然已經決定把講武堂學子打散,駐紮到三郡的各個村子裡去組織這些百姓對抗魏兵的騷擾。
那再讓廖文他們呆在隴西兩郡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
到時候隻需要保持一支機動部隊隨時支援,不讓百姓蒙受太大的損失即可。
在李驤把旨意寫好並派人送往成都的時候。
張凱武也來向劉諶彙報:
“啟稟陛下,一應講武堂學子所需鎧甲以及分配到三郡各個村落的鎧甲已經準備完畢!”
“一眾講武堂學子也已經準備就緒,隨時都可以聽令出發!”
劉諶點了點頭,起身往外走去。
在這些講武堂學子們奔赴三郡各個角落之前。
劉諶有些話要對他們講。
“偽朝見大漢日益強大,心中感到恐慌,使出此等卑劣手段。”
“想要通過襲擾百姓的手段,讓三郡百姓對朝廷產生厭惡之心。”
“豈不知此舉乃滅亡之道。”
“昭烈帝曾言,以人為本!”
“朕亦複言之,更曰百姓者,國之根基也!”
“遂派爾等前往三郡諸村,既為照拂百姓,也為宣揚大漢之德!”
劉諶麵對著台下一眾講武堂學子,侃侃而言。
末了,劉諶一揮手,幾個嗓門大的士兵開始對著一眾講武堂學子背誦劉諶早就準備好的東西。
“此次前往諸村落,爾等須有幾件事要牢記。”
“第一,不許自矜身份,傲慢村民。”
“第二,不許輕取百姓一厘一毫,但有所需,皆須公平買賣!”
“第三,不許欺淩婦女!”
“第四,若遇敵情,須身先士卒,不許龜縮在後!”
“第五,......”
劉諶林林總總的總結了十幾條。
自然不會指望著這些嗓門大的士兵們背誦一遍就能讓他們記住。
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個小冊子,上麵記載著劉諶告訴他們的一些注意事項。
同時每人配備了一本《漢語字典》和《百家姓》。
練兵之餘,教當地百姓識字,這也是一個深入民心的好機會。
讓這些學子們在約束自身的同時,也能把大漢的好宣傳到三郡的角角落落。
“我等謹遵校長之命!”
數千講武堂學子齊聲應和,聲震蒼穹!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