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並沒有在冀縣做過多的停留。
因為上邽那邊雖然還沒有發來催援兵的信號。
但是從薑筠傳回來的奏報已經感受到一點軍情如火的滋味。
於是薑維立刻帶著兵馬往木門道而去。
如今的木門道已經重新掌握在大漢手中。
除了因為道路狹窄,不能按照正常行軍方式行軍外。
沒有任何顧慮。
數日後,薑維順利來到木門道口。
早早就得到消息的賈完和墨辛上前迎接:
“末將賈完。”
“末將墨辛。”
“見過大將軍!”
薑維伸手虛扶:
“我知道你們兩個。”
“陛下給我送去的幾次推演結果裡。”
“你們二人的推演是最接近真相的。”
“我也是看了你們的推演之後,才得以擊敗北麵賊軍。”
聽到薑維的誇獎,兩人激動的難以自持。
誰不知道大將軍乃是大漢的擎天之柱。
“替朝廷效力,是我們的本分。”
“當不得大將軍如此誇讚!”
薑維笑著說道:
“軍中不是官場,講究的是對錯分明,賞罰有據。”
“你們當得起這份誇讚。”
“不過現在不是給你們表功的時候。”
“跟我說說眼下的形勢吧!”
賈完和墨辛聞言,收起心中的激動。
來到輿圖前,指著上邽說道:
“末將和竹卿從祁山道殺到木門道的時候。”
“原本想要直接支援上邽或者對賊軍進行襲擾,看看能不能稍解上邽壓力。”
“豈料賊將派兵前來堵截,直接將末將二人堵回木門道口。”
“若不是木門道口狹小,不宜安排過多兵馬。”
“末將料想此時木門道已經再次失守。”
“至於支援上邽的念頭,也隻能化為一場空談。”
墨辛點了點頭接著說道:
“眼下上邽城下有賊兵共計五萬餘人。”
“若是算上後勤民夫的話,人數大概在十五萬上下。”
“而且賊將軍紀嚴明,軍容嚴整。”
“以末將的眼光看來,絕對是一支強軍!”
聽到墨辛的話,薑維擺了擺手說道:
“本將軍自追隨陛下開始,先後經曆了劍閣之戰和漢中之戰,以及奪取祁山道之戰。”
“這幾次戰役中,分彆以劍閣之戰精銳最多,漢中之戰人數最多。”
“但賊軍最後還不是被陛下打的大敗而逃。”
“此時敵不過區區五萬人,算不得什麼。”
薑維的話倒不是真不把杜預放在眼裡,因為當初關彝從北邊回來的時候。
就把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一股腦的全都講了出來。
其中就有這個杜預。
知道杜預曾經效仿大漢在關中開墾荒地,也知道他為了那些開墾的土地不被世家所蠶食,從家族中主動拿出一部分土地出來。
更知道此人後來在馮翊以一己之力,硬是擋住了洛陽方麵數年的進攻,並最終使洛陽方麵無功而返。
這樣的人,薑維怎麼可能不看重。
這麼說的目的,隻是不希望這些人被杜預氣勢所攝。
果然在聽到薑維的話後,賈完和墨辛此前被杜預隨手打的左支右拙而喪失的信心再次回來,整個人也再次流露出自信。
聽完二人對眼下形勢的講述之後,薑維站在輿圖麵前開始分析起來。
雖然此時杜預大軍都在上邽城下。
理論上來講,自己依然可以采取之前對付鐘會的時候那種繞後偷襲的策略。
但薑維卻不能這麼做,因為杜預身後的臨渭肯定駐紮有一支兵馬作為策應。
一旦自己偷襲其後,反而會陷入兩麵受敵的窘境。
不過薑維也並不怎麼擔心,鐘會那一路的敗兵消息估計很快就會傳到杜預耳朵裡。
隻剩下他這一支獨木,恐怕是支撐不起這麼大的場麵。
而大漢在攻下隴西諸郡的第一時間就開始發展並積蓄力量。
興漢七年奪的天水,興漢八年的時候,天水就已經開始為朝廷提供糧草。
到今年,隴西和南安也收上來一小部分稅收。
最重要的是,自己可以一直拖下去,哪怕艱難一點也無所謂。
但杜預肯定拖不下去,司馬炎不可能放棄長安,必然會有再度進犯的一天。
隻要杜預做不到一直和自己打消耗戰,那他就肯定會露出破綻。
這和計謀長短沒有關係。
就好比當年不如丞相的司馬懿,可以背靠著魏國強大的國力,一次次的拖住大漢北伐的腳步。
“今天歇息一天,明日開始進攻!”
薑維把目光從輿圖上收回來,淡淡的吩咐道。
與此同時,薑維大軍到達木門道的消息,第一時間被杜預偵查到。
杜預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心中頓覺不妙。
就杜預在到達臨渭後收集到的消息來看。
這支兵馬絕不可能是益州和漢中的兵馬,因為益州和漢中的兵馬早在蜀漢北進的時候被抽調的差不多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人又不是莊稼,哪能每年都大量收割,強行征兵的話,後方穩定還要不要了?
也不可能是陳倉的兵馬,若是陳倉兵馬有調動,楊銳肯定會第一時間通知自己。
那這支兵馬多半就是前去攔截鐘會的那一支。
雖然現在還沒有得到鐘會那邊確切的消息,但杜預卻有預感,鐘會那支北路軍多半已經出事了。
隻是這個消息杜預隻能在心裡自己盤算,哪怕是最信任的馬隆,都不能吐露半分。
“將軍,蜀賊從木門道再來增援。”
“末將擔心萬一他們聯合上邽守軍,將咱們困守在此地,恐有不虞之事發生!”
馬隆麵帶擔憂的說道。
他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木門道,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能擠進來幾萬大軍。
雖然現在還沒有發動進攻,但那股危機感已經讓馬隆感受到了。
杜預卻抬手道:
“無妨。”
“咱們通渭城中尚留有一部分兵馬。”
“若是賊軍真敢貿然發起進攻,咱們可以直接舍棄上邽,將木門道賊兵圍殲。”
馬隆道:
“那若是上邽兵馬同樣出城相救,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