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縷飄渺霧氣逐漸凝結,步雅塵和趕山不明所以,立刻戒備,等霧氣逐漸成形,竟然是師父王小q的模樣。不過,這並不是他的本體,而是一縷神靈所化。
兩個徒弟見狀,急忙躬身施禮,口稱師父,現在他們心中對這個師父極儘尊崇,絲毫不敢有違禮法。王小q倒不在意這些虛節,說道:“趕山,今日喚你前來,是有樁好事說與你。”他把話說完,直羞得得趕山滿麵通紅,步雅塵卻在一旁偷樂。
原來,濟南諸仙雖受命離開本土,但並未走遠,他們一起跑到泰山碧霞祠暫避劫數。大明湖畔,王小q已知李清照身旁綠蓮仙子可憐身世,又想她本是凡間女子,卻要變成一個清心寡欲的小仙,實在不值,於是就想將其收入門下,並且還要和自己的徒弟結成連理。他把自己的幾個徒弟想了一輪,便想到了四徒弟古柏趕山,他外形雖然壯碩,但頭腦靈活,感情細膩,必然不會負了綠蓮,恰好是天作之合。所以他專程跑到泰山麵見藕神李清照,當麵提親,綠蓮仙子起先並不應允,她經曆太多苦難,對人間之事根本沒有任何想法,李清照也不好強加於她。王小q做事勢在必得,可此事實在不能強人所難,隻好和綠蓮仙子商量,看在藕神的麵子上能否下界一趟,哪怕隻是見一麵,若她依然保持己見,絕不強求。
李清照一生難得所愛,更不想因為自己連累身旁的人也像自己一樣孤苦伶仃,此事又是王小q的親弟弟前來,想必也不會難為了綠蓮,於是說還是讓綠蓮自己拿主意吧。綠蓮仙子察言觀色,能看出藕神對此人的態度極好,就算替藕神作個順水人情,才答應可以下界,自己內心打定主意,隻見一麵,就推脫沒有相中,然後再回來侍候藕神。
沒想到神仙也會相親,王小q是真敢想敢做啊,李清照想到這兒不禁搖頭苦笑。
小棠對王小q的印象極為不好,她與綠蓮情同姐妹,擔心綠蓮被騙,卻又拗不過藕神,於是主動提出陪同綠蓮一同下界。她怎麼也想不明白,藕神怎會如此寵著王小q,任由他胡作非為。
王小q來之前就已經傳音給步雅塵和趕山,他本想一塊前去,撮合趕山和綠蓮,可剛到錦屏山就感知到此地有一鬼魔作怪,隻好讓他們自行見麵,成與不成就看緣分吧,俗話說:千裡有緣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逢。感情的事他還是不過度參與為好,所以他選擇先去除魔,再儘快趕過去吧!
自碧霞元君圈定錦屏山域,周邊六十餘裡,皆賴錦屏山之風脈物化,繁衍生息十二村落,黑峪、大寨、三德範、長水、東窯、西窯、月宮、沙灣、石屋、北明、南明、蒲笪。近百年又一新村興起曰長清,實為十三村落。百姓之眾隨年代不同而各異,近約三萬餘人。
此哉之民,以勤勞純樸,樂善好施,子孝父尊,母慈婦節而著稱,自古雲多賴碧霞元君教化之功。
然而,盈倉總有蛀蟲米,駿列不乏害群馬。且說在大清光緒年間,山西米脂縣有一鄉霸,名日王魁,生有三個兒子,長子曰王武,次子曰王虎,三子曰王三。王氏父子生性凶殘,橫行鄉裡,欺男霸女,禍及百姓,不時弄出幾條人命來。官府下令擒拿正法,王魁、王武、王虎被一網打儘入了大獄,正好三子王三不在家中,遂漏網叛逃離境,來到錦屏山下南明村。這王三惡性不改,重操故伎,不多時竟聚眾十餘人,淨是些地痞流氓無賴之輩,因臭味相投稱兄道弟,晝息夜出,攔路搶劫或入院行盜,欺男霸女無惡不作,一時攪得民不聊生。縣衙多次派人查究,終因惡賊狡詐,憑借深山老林出沒無常而逍遙法外。幾月之間該地路斷行人並不時發生無頭命案,百姓驚恐萬狀。
一日,碧霞元君自泰山來錦屏山巡視,山神爺跪拜迎駕,一旁恭候。碧霞元君問道:“山神,近來此域民風可好?”
山神回道:“此域民風依然純樸如故,隻是近來山西米脂縣逃犯王三潛入南明村,結夥為盜禍亂鄉裡,攔路搶劫入院行盜欺男霸女無惡不作,此域之民受其害大矣!”
“為何不除之以安民心呢?”
山神遂把縣衙查究未果之事一一稟報。碧霞聽完說道:“那何不到知府報案呢?”
“眼下百姓敢怒不敢言,那些官府衙門台高難進,而且多有貪官當道,平民百姓怎能告得起這知府的大狀。那縣衙又謊報平安、政績,欺上瞞下,還有誰能去知府報案呢?就連我這本差也無能為力啊!”元君聽罷不覺長歎,思緒萬千。
不一會,元君對山神說道:“你既為山神,所轄此域民俗民風,民安民意,皆有其責,豈容呆置。”
山神連連叩頭不止,淚如雨灑,說道:“並非本差坐視不顧,實乃位卑力薄,更無銀兩打點,那朱門高官之檻非小人所能進,那貪官之腹非小人所能盈,小人雖有罪,但實屬力不能為啊!”
元君笑道:“山神你誤會了,本君並無責怪之意,你隻如此如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