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最好的辦法仍舊是機器淘洗。
不過這地方缺水,所以需要大量用水的水淘設備在這裡是無用武之地。
這種時候,人類就發明出了乾式旱地淘洗機。
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把經過破碎的礦料送入振動料倉中,然後通過像皮帶一樣的上料杆,將這些細小的礦料給揚高進入分料溜槽中,讓它們自然滑落到像滑滑梯一樣的振動搖床上。
在這裡,它們一邊不斷的在搖床中搖動身體和黃金分離,同時後背的位置還會有鼓風機,從後麵向外吹氣,細微的塵土和泥土就會在風的作用下迅速通過正麵的孔洞給吹走,而較為沉重的黃金和大塊的石粒與少量未破碎的泥塊則會留下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後再掉落到下方的地麵,或者是鬥車中。
完成這一步就能吹除掉礦料中部分的泥灰,不過這個步驟要反複幾次,畢竟鼓風效率可沒有水淘效率那麼高,而且過程很有講究。
因為鼓風機吹出的力度非常考驗操作員的經驗。
力量大了有可能會吹走細小的金砂,力量太小……
則吹除泥灰太少。
礦料在下落的速度與搖床震動的頻率與力度也同樣有講究,搖動震動力量太大,團塊狀的礦料會如同陡坡上扔出的石頭,蹦蹦跳跳的就從上麵一路滾落下來,還沒散開就跌落到下麵的鬥車裡。
而如果力度太小則降低了礦機的過選分餾效率。
這就和水淘機裡控製水流速度和波浪板一樣的原理,偏大會損失黃金收獲量,偏小又導致要多過幾遍降低效率。
同時旱地礦機是依靠吹除雜質的作業法,這就要保證礦料必須乾燥且鬆散,濕潤黏著在一起成團的礦料可不行。
這就是乾式旱地淘金設備的優缺點。
而且哪怕是經過幾輪的吹除,得到的黃金也會含有大量的泥塊和石粒這些雜質,最終還是得用手工水洗一遍到兩遍,用以清除最後的陳雜碎物。
不過到這一步用水量就可以少很多了,一桶水可以手工淘洗n多粗料。
但是這是整個流程嗎?
不是,這隻是旱地礦機的工作過程,但卻缺了前置的第一個步驟:
現在雷洪汕乾的這活,就是這個旱地礦機需要的前置第一步:
碎料。
也就是把推土機推出來的礦料先在機器裡給預置打碎。
沒錯,這台旱地礦機沒有自己碎料的功能。
雷洪汕一開始也不理解,為何設計師不把碎料功能給加進去,做成一體式的不更好嗎。
但都說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雷洪汕現在好歹也是一名合格的淘金客了,隨著逐漸了解整個過程,看到礦料需要幾次反複吹除的流程,雷洪汕明白了設計師的用意。
就像前麵說的,這個吹除過程為了保證降低損失黃金,鼓風量不會太大,礦料會來回吹除幾次,每一次的礦料的黃金含量比例都在增加,每一次吹除剩下的雜質都在減少,那麼每一次這些粗料再進行打碎也就需要更加有針對性的準確打碎操作。
而一體式的機器,非常不利於碎料機調整打碎的細密程度,反而將碎料機單獨分離出來,讓工人根據礦料出現的不同變化來在外麵完成這一步操作,更有利於旱地礦機的吹除分餾工作。
同時將碎料機獨立出去,也能提高礦機的空間利用率。
旱地礦機最關鍵的地方就是那條像滑滑梯一樣傾斜的長長風選搖床,它的長度越長,就像水淘設備中的礦槽一樣,長度越長,就能具有更好的分餾作用。
而設備要考慮路上的運輸和場地問題,它的總長度是有限的,把碎料機加進來勢必會擠占礦機的空間縮減搖床的長度。
在有限的空間裡,既然把碎料機加進來屬於吃力不討好的行為,那還不如乾脆把它摘掉獨立出去。
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明白了為何將碎料機給摘出去了。
現在雷洪汕是在碎料機前,處理已經經過第一次吹除作業的礦料。
這種碎料機雷洪汕此前沒見過,它最不同,也是牛掰的地方,是它的破碎功能是可以調節強度和細密程度。
它上麵是一個如同漏洞的料鬥,礦工會把礦料倒入料鬥中,利用重力的自然下垂作用,讓它們通過下方的滾動軋棍。
特點就在於這些軋棍能微調它們齒間的距離,從而改變調整破碎的細密程度。
如果是原生礦料,也就是沒有經過任何吹除的礦料,操作員根本不用理會,把寬度調到最大可勁的往裡造就行。
但是吹過一次後返回第二次,就要開始觀察礦料的情況,從而根據經驗時刻改變軋棍的開口大小。
又是一鬥車的一吹礦料被推送過來倒在碎料機前麵,雷洪汕隨手抓了一把後麵的礦料,滿是老繭的大手用力的揉搓著這些礦料,從而感受著它們的顆粒度大小和硬度以及含水率。
把礦料丟下,雷洪汕抄起旁邊的往料鬥裡送了幾鏟子,然後在設備上轉動一個搖柄,默念四圈後便停了下來,搖柄每轉一圈,就意味著碎料機的軋輥間隙變小0.25毫米。隨即從旁邊的出料口接住一把掉落出來的碎料,檢查著自己的操作是否有效。
而旁邊的一位中年人,也在抓過一把礦料後和雷洪汕一樣揉搓著,很滿意的點點頭,隨即讓礦工將整個鬥車裡的礦料全部倒入到料鬥中。
“boy,你學的很不錯,保持住!”
中年人是這裡的碎料機控製員,他現在就是在教雷洪汕如何判斷和處理不同的礦料。
這是一個非常考驗操作員的觀察能力,智慧,以及協同能力,還有身體耐力的崗位。
碎料工作的完成度會直接影響吹除的效率,而且不同批次的礦料又需要不斷變化調整著設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甚至為了增加效率,一些中、大型礦場,礦主會同時使用兩台甚至更多的碎料機來加速處理不同批次的礦料。
而一個優秀的碎料機操作員,甚至能同時兼顧多台碎料機,隻需要像雷洪汕現在這樣,注意每一批次送來的礦料及時調整設備即可。
看似這個活很輕鬆,但是同時兼顧多台設備就需要不斷的來回走動,同時對每批次礦料有著充足的了解,沒點體力和耐力,以及匹配的智慧與觀察力……
還真沒法勝任這個活!
所以這個崗位的薪水自然也要比普通賣力氣的淘金工高一些。
按說雷洪汕這種從沒有碰過這種設備的人,而且力量又那麼大的年輕後生,通常很少一上來就接觸到這樣重要的崗位。
但有時候,自己強不強,全靠同行襯托這句話在很多地方都通用。
雷洪汕力量大,當普通的挖掘工當然沒問題,可在這裡不怎麼用人工挖土,基本上都是由推土機直接代勞了。
而一群文化素質不高的淘金工中,雷洪汕接受過係統教育的優勢就會很容易讓他鶴立雞群的凸顯其不同之處。
醜國的快樂教育讓醜國很多人文化素質並不高,袋鼠國也是一樣啊!
而且袋鼠國在這方麵的成就甚至比醜國還要牛逼。
一開始雷洪汕隻是負責將礦機出來的料土送到碎料機這裡,不過他既然是過來學習的,自然非常留意每個環節中的不同特點,這一下就讓那位中年人注意上這個東方小子了。
特彆是看到雷洪汕還能認出碎料機名牌上的各種信息,例如型號、功率瓦數,以及不同工況時的最低功耗瓦數到最大瓦數的變化,並能迅速計算出四台不同工況設備總需求功率時就驚了。
這個彆奇怪,兩台2500瓦碎料機,一台3000—6000瓦可變功耗的旱地礦機,還有一台1000瓦的卷揚機……然後計算出四台設備的總功耗。
順便再計算一下這幾台設備不同功耗下,碎料機的出礦效率,礦機的篩選吹除效率速度。
從而決定是加快碎料機的碎料速度,還是放慢礦機的過料吹除速度增加篩選精細度。
如果覺著這個計算和碎料機工作沒啥聯係,那就拿碎料機的那個可調搖柄來計算;
已知搖柄每旋轉一圈是調節間距0.25毫米,求旋轉三圈半是多少毫米?
這種計算對於龍夏國的小學僧來說都能輕鬆對付,並且不用紙筆和任何工具,在心中計算能在五秒內給出答案,但凡超過十秒都會被人嫌笨。
但就這樣簡單的四則運算……白皮們大部分都需要用計算器來輔助完成。
這一下,就讓中年人讓雷洪汕過來試試手。
結果這一試手,中年人便知道自己撿到寶了。
觀察力強,體力耐力好,學東西又快,還識文斷字和計算不同設備之間的功率配合,這就讓中年人當即把雷洪汕留在這個崗位上,讓他迅速的學習和掌握碎料這個重要的前置手段。
喜歡荒野淘金客請大家收藏:()荒野淘金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