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黃金的蹤跡讓所有人很興奮,阿勝立刻根據這裡的環境定下了五個采樣點,接下來兩天就是不斷的調整位置然後不斷收放螺殼,為了取樣準確,一個探點要至少獲取三個螺殼的礦料才能有足夠的參考價值,五個探點那就至少需要十五螺的樣本,更不用說,還需要在出樣品金最多的地方再追加幾螺來確定。
兩天折騰差不多二十螺的樣品讓礦工們忙得夠嗆,但結果……卻是不儘人意。
下麵確實有黃金,但黃金品度並不高,而且在經過後續的探礦,發現這裡的黃金基本上是屬於岩金,而且從岩金的成分來分析,基本上還是火山岩夾帶形成的岩金。
在雷洪汕的房間中,桌麵上攤放著下麵山頂的詳細地圖,五個不同的探點各自擺放著相對於的幾個自封袋,厚實的塑料袋裡密封著的正是每一個地方取樣出來的黃金顆粒。
“要不,打兩杆子下去看看情況?順便試試爬蟲的鑽探能力?”
阿勝指著出金最多,也是自封袋最多的那個探點位置提出新建議。
爬蟲除了可以收集海床表麵的樣品與黃金外,它還有一個特彆的功能,就是探礦時常見的鑽井能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這個功能有些麻煩,需要兩台爬蟲一起下到海裡進行作業,而且要在船上就改變爬蟲的連接姿態,也就是像變形金剛裡的組合體一樣,一台爬蟲組成穩定的腿部,另外一台在輔助設備的幫助下垂直立起“騎”在下麵的爬蟲身上穩固鑽杆。
這個功能讓雷洪汕大加讚賞,彆看它功率有限尺寸也有限,甚至打出的探洞深度也有限,可探礦就這樣,有探洞能力所獲取的信息資料總比沒有更強。
不過如果如果要打鑽眼的話那就意味著要把下麵的一號爬蟲收上來,然後花時間和二號爬蟲組合在一起,這勢必會消耗不少時間;而且打完鑽井後還要再收上來進行分解恢複采礦能力。
“用不著!”
雷洪汕直接否定了阿勝的建議,撇了一下嘴瞅了一眼大門,壓低聲音說道:
“這地方上麵早都有人打過探眼了,你以為咱們國家的981造出來是乾啥用的……”
雷洪汕簡單的和阿勝敘說了這個地方的來曆,這裡不是他自己挑的,而是上麵額外圈出來給他標的位置,之前還不知道上麵的意思,許院長也一直沒有給自己解釋,現在他已經大概有些明白了。
龍夏國的的高層肯定早就知道這裡有黃金,彆忘了龍夏國的研究單位雖然沒有爬蟲這樣的專門設備,但他們有那麼多蛟龍潛龍深潛一二三四五號啊!
這些載人和無人深潛器除了能探索海底的表層情況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作用,就是輔助深海鑽井平台作業用。
隨著近海海底石油的逐漸開發,有了技術和資金還有全產業鏈的完備底氣,深海石油的勘探和鑽探也逐漸進入新的攻克項目中。
這部分國外也是一直卡龍夏國脖子的核心技術之一,但和其它劇本一樣,你卡什麼龍夏國就自己研究什麼,到目前為止,龍夏國不僅有自行研製的第六代981深海鑽井平台外,還有奮進、藍鯨2號等能在1500米,甚至3000米深度鑽井作業的海上平台。
當然這些超級大家夥肯定看不上這個山頭,但不妨礙它的前輩們早就在這上麵留下窟窿眼了。
也就是說,這種地方國內肯定已經勘測過了,甚至已經獲知這裡有一定的黃金,圈這裡出來就是上麵的人在考察自己有沒有尋找黃金,或者說驗證爬蟲撈金的能力。
既然大概摸清楚上麵人的意思,雷洪汕也沒必要浪費太多的時間,他把海底地圖拉開,指著西麵還未繪製出的一個方向直接說道:
“這種淺海彆說我們了,就連大黑魚都沒事過來歇個腳的地方早都被人勘察無數輪了,直接到下麵這兩個平台進行探索。”
雷洪汕沒有直接說出裡麵的內情,但話裡的意思很明顯,這種才一百多米的深度區域估計早都被人探索無數遍了,與其在這種地方浪費時間,不如給自己上點難度往深水區域走,他還特意指著下一路下降的山體叮囑道。
“你和小張還有老洪他們商量個方案出來,要上就要上一些有難度的勘測,這個山體坡度較大,海流也比較複雜,對於載人探測器來說很不友好,而我們的爬蟲是屬於線控不載人型的,利用這個優勢一路向下尋找合適的位置,將這一路沿途的地表樣品進行勘測。”
看著雷洪汕手指繪製出來的方向,阿勝也大概明白了自己老板的意思。
這一帶的海底洋流比較複雜,載人深潛器在這種貼近山體崖麵航行時搞不好就會被海底洋流推動撞在山體上帶來一定的危險,而爬蟲屬於無人控製型的,自然不用擔心害怕造成人員傷亡。
至於為何要沿途一路向下取樣……
換成是洪船長他們肯定不懂,可阿勝是礦組的隊長自然很明白。
目前獲得的黃金樣品八成都來自下麵的火山岩金,也就是說這些黃金有極大的可能是在此前火山噴發熔岩流動中被帶出來的。
前麵說過,火山的構成中外部的錐體外,內部肯定有一條當時的火山喉管,這條喉管已經凝固冷卻的岩體八成就是帶著這些可愛金色小東西的火山岩,那麼如果按照這個線索,火山噴發後的岩漿流體肯定是順著這個方向一路向下流淌,隻要在沿途,以及下麵沉積的位置同樣發現黃金,那麼就能大致的判斷出礦脈的走向。
阿勝猜測的不錯,雷洪汕也是這麼想的,而且這也解釋了為何在自己的感知中,這裡的黃金從高到低,而且如同麻繩球一樣一坨亂麻的分布形態了。
這座火山特麼的每次噴發時,地底的黃金被熔岩融化後夾雜著擠出來一路向下流淌,而海水又一路的冷卻這些岩漿,這特麼的就像是粘稠的麥芽糖不斷的堆積攪合在一起逐漸形成一坨坨的黃金脈絡。
得到命令的阿勝轉身去找洪船長研究新的探測方案去了,這種在山坡上的探測對於船組和礦工組來說都是一種新考驗,大家都沒有經曆過這樣的環境,不說彆的,就是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中,那條長長的線纜到底是貼著山體,還是直接拉扯出來懸空吊掛都需要好好的商量一下,更不用說,還要考慮後期螺殼的上浮下潛過程中的對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換成是年輕的時候,阿勝對老板這種勘測肯定是不爽的,這特麼的不是吃飽了撐著沒事找事乾嘛。
但是現在獲知了一些特殊的內情後阿勝也能理解老板的意圖了。
這是在炫技,或者說是展示一支專業的海底淘金隊伍的技術實力,海底鑽井,海底搞石油不是咱的強項,但是在搞黃金這方麵……
我們是最牛逼的!。
翌日,經過一晚上的商量,爬蟲開始拖著長長的線纜尾巴向西麵的斜坡移動。
爬蟲的履帶碾壓著海底慢慢向下行駛,鬆軟的海泥從來沒有被異物重壓導致他們時不時的快速的向下滑落,這有些像滑雪時的那種場景,這讓人看著有些心驚膽顫。
這畫麵可不像滑雪那樣陽光明媚,畫麵中除了隻能看到爬蟲前方十幾米外的地表環境外,剩下的就是無儘的深淵和黑暗,如果一旦爬蟲不受控的向下滑落衝下去……
想多了,最多也就是被屁股後麵的線纜給拽住如同釣王八一樣釣上來。
使用這種方法一路摸下去也是有講究的,這裡靠近山口,它的坡度並不是很大,這正好能考驗測試爬蟲在海底的極限坡道穩定能力,萬事總有第一次,趙工他們的理論最大值和實際應用中的極限值是有區彆的。
而且既然是測試,除了下坡能力外,還要測試上坡能力,在一個緩坡形成的狹小平台上,爬蟲在此完成了轉向,腦袋朝上慢慢的在山體上往上爬行。
彆看偶爾往下滑落一點距離,但隻要沒完全失控能穩住身形,表麵鬆軟的淤泥滑落後出現的岩體和堅硬泥土反而能讓爬蟲的履帶產生更大的摩擦力。
洪船長他們根據爬蟲的行走計劃,利用船體的主推進器和船體的側向推進器,精確的控製著船體的角度和距離,讓爬蟲的線纜始終保持在一個最佳的長度,既不會因為太長導致拖地產生過大的摩擦力和磨損,同時也不會太短導致影響爬蟲的行走。
而礦工組這邊,則是根據船體在移動的過程中準確的不斷收放線纜配合小張與洪船長,三方在這樣的配合中累積出更多的經驗和默契。
就這樣,在一路向下並且折返的移動中,爬蟲的極限坡道能力在不斷的測試出來,連帶著山體西麵表層的詳細結構也在移動中被繪製出來。
喜歡荒野淘金客請大家收藏:()荒野淘金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