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有點慢……”
阿勝看著爬蟲攝像頭上遲遲沒有出現的螺殼體有些不安,而旁邊趙工他們的表情上也掛著一絲的緊張。
“放輕鬆,差不多150米的垂直距離,再加上斜線慢速下潛……消耗的時間肯定需要更久,這可不是之前二十米的深度,哪裡恨不得能用吊車直接吊裝完成對接!”
雷洪汕的玩笑讓大家稍稍輕鬆起來,這種深度大家都沒有經驗,這次的測試可以說很多都是大閨女上花轎——第一次。
“有光!”
爬蟲組的第二操作手指著屏幕上一個微小的亮點有些興奮的叫了起來。
“在哪?在哪?”
雖說雷洪汕剛剛還在安撫大家,但聽到這個消息是第一個竄到屏幕前盯著。
爬蟲的鏡頭是帶有清潔能力的,可海底裡的浮遊生物、以及此前行走攪動起的海泥讓鏡頭前的充滿了各種雜質,在燈光的照射下這些雜質都變成了一個個飄忽的亮點,可其中一個的一個亮點卻與之不同,它的亮度正在不斷的增大,很明顯,這是一個自帶光源的人造物體,而現在這片海底所存在的人造物體,除了爬蟲和螺殼體了。
“耗時3分41秒,比想象的要久一點,這才是一百五十米深度,之後的五百米和八百米深度估計耗時更久。”
趙工將時間記錄下來,這些都是實際使用中的寶貴數據,會給研製下一代更深工作區的爬蟲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彆小看這些數據信息,螺殼的設計下潛速度是每秒1米,按照理論計算,180秒內就能完成下潛,這個時間會直接關係到使用多大的電池來保證螺殼的自續航時間,多了增加螺殼的自重負擔和推進器壓力,少了……那可能還沒碰到爬蟲就因電量耗儘自動上浮了。
螺殼慢悠悠的來到爬蟲的上方,此刻爬蟲的身體上方發射出數道光柱直衝海麵,雖然隻有不到三十米就被海水迅速的給吸收,但這些光柱打在螺殼體下方的激光感應器上後,這些奇特的光柱內每秒交換上萬次的數據信號便如同通訊機一樣,指引著螺殼在海水中修正自己的角度和方向。
這些光柱可不是一般的光柱,而是激光,還是摒除掉其它顏色,僅保留藍綠色的激光。,在海水中損耗值最小,也是能在海水中穿透力最強的光源,也是目前人類在攻克深海通訊技術中的一個重點研究方向。
而激光技術,又是龍夏國少數一直領先世界的獨門絕活。
這個可不是吹牛,2016年,醜國就公開報導,醜國科學家成功的研製出kbbf晶體,學名氟代硼鈹酸鉀晶體,成功的打破了龍夏國一直在這方麵的壟斷,成功的突破了對龍夏國技術控製的封鎖……
等等,好像是不是拿錯劇本了?以前隻有龍夏國的新聞中才會出現這方麵的內容。
沒搞錯,這還真是事實。
龍夏國對激光的研究其實不比世界晚多久,即便是七八十年代,龍夏國的激光研究也是和世界水平保持基本同步。
特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龍夏國的科研人員就已經研製出kbbf晶體,而這種晶體在激光上的應用,是具有核心作用,不僅在民用的光刻機、激光切割機等技術應用上,甚至在軍事用途都非常重要。
在此後十多年時間裡,世界各國都爭相購買龍夏國生產的kbbf晶體用於激光產業的應用和後續研究。
但醜國的墨宗上台後開始搞事情,龍夏國也開始限製了kbbf晶體的對外銷售,搞得世界激光研究領域一片嗚呼哀哉。
但讓醜國絕望的,是他們隻是剛剛在實驗室裡解決了kbbf晶體的應用研發,龍夏國的科學家們,就已經搞出了下一代sbo晶體,這種新晶體比kbbf在光學效應上更優秀,可以比kbbf實現更有效的功率輸出,也就是有著更高效的能量轉化率;除此之外,sbo晶體還去除了具有一定安全風險的鈹元素成分,使得生產和使用更加的安全。
如果覺著吹牛的話就看看,進入2020年後,龍夏國的啥寂靜狩獵者這些還沒有太多印象的話,就在短視頻平台上搜搜,能看到民用車載激光,給城市園林局精準切割樹木……
注:這是真實情況,有興趣的可以根據這些縮寫自行查閱相關新聞)
當然爬蟲用的激光不具備攻擊型,它身上裝配的這六個激光發射器就是一個海底通訊交換的解決係統。
在螺殼體通過爬蟲身上的聲呐搜索靠近到上方後就會繞圈,爬蟲身上的六道激光隻要一束打到螺殼體身上,螺殼體下方的接收器就能通過激光中肉眼看不見的閃爍以及交換中,如同莫斯碼一樣,識彆確認這一道激光是爬蟲身上哪個位置發出的。
那接下來就是螺殼體根據這一道激光傳遞出來的信息調整自身的位置,讓六道激光全部準確的打在自己六個對應的接收器上,這樣不就完成了上下的準確定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爬蟲和螺殼體的研究這些東西看似簡單,但裡麵涉及到的產業鏈和技術寬度不是一般的寬泛,真不是一般國家就能搞定的;而趙工他們能這麼快搞定爬蟲的樣機,自然是因為能在龍夏國的相應激光研究單位中,可以找到相應的技術產品。
完成定位的螺殼慢慢的在推進器的作用下緩緩下降,幾個推進器不斷微調著推進角度來抵禦海底的洋流推動產生的偏差,在距離不到一米時,爬蟲身上的六根折疊爪子向上翻起,準確的扣住了螺殼的連接杆,在機械的作用下將其下拉完成最後的對接,內部的自鎖扣翻起。
至此,螺殼與爬蟲完成對接及自鎖。
當然,到這一步還不能馬上就開始刨土采金,爬蟲還需要和螺殼完成電力與數據的連接,這部分過程因為要考慮水下的防水和漏電需要一點時間,半小時後,當螺殼的數據直接能從屏幕上顯示時,這說明這最後一步順利完成。
接通電力和控製,那接下來就是爬蟲那個大腦袋的采集器開始發威了,它在動力艙輸出的動力下嗡嗡嗡的開始旋轉,如同刨土碎石機一樣,將海床表麵上的泥沙和石塊不分青紅皂白的全打碎吃進嘴裡,然後如同一個饕餮怪獸一樣將這些東西通過連接的管道全部送入到螺殼裡麵。
考慮到是采樣階段,所以螺殼體裡的破碎機沒有啟動,不僅礦泥沒有在螺殼裡麵二次打碎,就連采集到的石塊也沒有按采金流程通過分離柵欄剔除拋離,而是準備將它們全部一起送到海麵上供人仔細查看研究。
也正是因為少了粗濾這一步,樣品中隻有最細小和質量細微的泥沙在螺殼中甩出體外,九成的泥料都被留在了體內,偌大的螺殼體很快就塞入了足夠的樣品從而讓爬蟲停止了采集。
和下潛不同,上浮的流程就快很多了,但涉及到的技術也沒那麼簡單。
螺殼下潛的時候屬於是空載下潛,自重屬於是最輕的時候,但上來時……
它體內可是裝著大量的海底礦料屬於滿載狀態!
感謝現在的龍夏國的科技能,爬蟲在采集過程中就直接根據螺殼的重量變化計算出最大負荷值,在不同深度達到滿載狀態後會自動停止采集。
先完成安全斷電,但數據連接沒有斷開,隨即在海麵的控製下,螺殼和爬蟲的機械自鎖連接斷開,螺殼體內的高壓氣瓶在控製下開始緩慢釋放內部的空氣,高壓空氣會先擠出螺殼的壓載水艙形成一定的浮力,完成這一步後發送最後一條指令斷開數據連接。
螺殼檢測物理連接斷開後就會自動往螺殼體內注入部分剩餘高壓空氣,形成額外的上浮力,輔助推進器加速完全離開爬蟲,
此刻螺殼會一路隨著海流一路上浮,這個過程中,它自身的推進器會根據海流以及億幸壹號所在的大概位置進行工作,避免上浮後直接撞到海麵上的母船。
衝到海麵上的螺殼會馬上釋放信號,潛水組的工作人員會順著無線電信號和燈光信號快速找到它一路拖回到母船。
剩下的就是礦工們的活了。
因為是樣品礦,不僅泥料都要仔細檢查,就連石頭都得一塊塊檢查,甚至被打碎檢查內部是不是夾雜著黃金。
在雷洪汕的感知中,這個高度的黃金感知極為微弱,甚至微弱到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沒想到,第一個螺殼撈上來的樣品中,就發現了少量的黃金蹤跡。
嗯,隻能說是蹤跡,偌大的螺殼體內所有礦料中,就出現了幾粒細微的金砂,按常用的含量來說,就是一噸礦料裡也就不到0.1克的黃金,這種含量沒有任何開采價值,連成本都撈不回來。
但這卻給所有人打了一針興奮劑。
找到黃金就說明這裡有黃金的蹤跡,絕大部分地方……連這0.1克的含量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