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沉默了幾秒鐘,組織了一下語言。
“教授,同學們,宋雅茹同學的看法很有道理,但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一個更微觀的角度,來談談我的想法。”
“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需求導向生產’。
我們不能總是等顧客上門了,才知道他們要什麼,我們能不能主動去了解,去預測?”
“比如,還是這個百貨商店,我們可以做一個小本子,記錄來買東西的顧客,他們都問了些什麼,想要些什麼。有人問有沒有童裝,有人問有沒有更厚實的棉襖。
我們把這些需求收集起來,反饋給工廠,工廠就可以根據這些需求,去研發新的產品。”
“讓需求,來決定我們的生產,而不是讓生產,來決定顧客能買什麼。”
林曉曉的聲音不疾不徐,但她說出的每一個字,都像一顆重磅炸彈,在安靜的教室裡炸開。
整個教室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被她描繪的那個藍圖給驚呆了。
信息網絡?供應鏈?需求導向?
這些詞,他們連聽都沒聽說過。
但仔細一想,卻又覺得她說得好有道理,好像……真的可以實現一樣。
宋雅茹的臉已經徹底僵住了。
她引以為傲的那些理論,在林曉曉這番充滿想象力和實踐性的構想麵前,顯得那麼蒼白、空洞,簡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
這哪裡是一個鄉下女人能想出來的東西?這……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但為什麼,又該死的有說服力!
教授的眼睛,已經亮得嚇人。
他從一開始的隨意,到後來的專注,再到現在的激動,整個身體都微微前傾,生怕漏掉一個字。
林曉曉說完,平靜地坐了下來。
她所說的,不過是後世電商和大數據最基礎的邏輯雛形,但在七十年代末的課堂上,這無異於一聲驚雷。
教室裡沉默了足足半分鐘。
突然,教授猛地一拍講台,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他滿臉通紅,不是氣的,是激動的。
他幾步走下講台,完全忽略了其他人,徑直走到了林曉曉的課桌前。
“林曉曉同學,你……你接著說,你這個‘供應鏈’的想法,太妙了!太妙了!”
他激動得有些語無倫次,一把抓起一支粉筆,轉身就往黑板走去。
“不行,光說不。!”
教授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裡,他一邊在黑板上畫著方框和箭頭,一邊頭也不回地對林曉曉喊道。
“林曉曉同學,你上來,到這兒來,我們把這個圖畫出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你這個……你這個思想,是一個全新的體係啊!”
終於,下課鈴聲響了。
但是教授還沉浸在巨大的興奮裡,拉著林曉曉不放手,黑板上已經畫滿了各種框框和箭頭,鬼畫符一樣。
“這個鏈條,信息如何傳遞?成本如何計算?這個需求預測,用什麼方法?是抽樣還是普查?”
老教授的問題一個接一個,眼睛裡全是光。
周圍的同學都還沒從剛才的震驚裡回過神,傻愣愣地看著被教授圍著追問的林曉曉,那眼神,混雜著敬佩、嫉妒和不可思議。
就在這時,一個不合時宜的冷笑聲插了進來。
“說得倒是天花亂墜。”
宋雅茹雙手抱在胸前,慢悠悠地走了過來,她先是輕蔑地瞥了一眼黑板上的圖,然後把視線釘在林曉曉身上。
“紙上談兵誰不會?畫幾個框,畫幾條線,就以為自己是經濟學家了?”
她的聲音不大,但尖銳得足以讓整個教室都聽見。
原本準備收拾東西離開的同學,立刻停下了動作,看熱鬨的本能讓他們重新豎起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