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被列入中秧提級考察候選人
九月的四九城,天高氣爽,釣魚台國賓館的會議廳內,氣氛卻格外凝重。
“全國科技改革與自主創新研討會”在這裡召開,雖然名義是科技專題會議,但從部級出席名單看,規格已經接近中秧工作協調層麵。主持人是中秧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陳國梁,而被點名彙報的地方,隻有一個——瀟湘省星城市。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點名表揚,而是一次被“架上台”的過程。
李一凡沒有親自到場,他的名字出現在彙報材料中,卻由瀟湘省常務副省長陳鬆年代為出席,彙報了“星光2030計劃”的試點模式。
當陳鬆年彙報完“十四項科技攻堅”、“試驗區財政機製”、“科技人才編製綠卡政策”後,會議室內陷入短暫的沉默。
坐在第一排的科技部部長王振東微微點頭,說了句:“這是我們科技係統二十年來最完整的一套機製設計。”
而坐在另一側的工信部副部長林浩然卻輕聲問:“編製和審批權放到區一級,是誰批的?”
“瀟湘省發改委主任張廷山開口:‘這是省委、省政府黨委會的集體決議,李一凡副書記主導設計,全程參與機製搭建。’”
林浩然眼神閃了一下,沒再說話。
坐在正中位置的陳國梁緩緩翻開會議紀要,目光落在印有“星城市試點彙報”那一頁,語氣不高,卻帶著明顯的審視意味:
“李一凡……他是怎麼想到要在地方層級提出‘失敗容忍機製’的?你們有人和他溝通過嗎?”
科技部副部長一愣,低聲答道:“有聽說他在中微工作機製上試點過,但正式提出來,是在今年的護航2.0方案之後。”
陳國梁沒再追問,隻是合上文件,說道:
“不管怎麼說,國家需要有人敢於打破框架。他如果做成了,我們會記住他的功勞;他要是出問題,也要有人承擔責任。”
這話一出,場內安靜了幾秒。
隨後他輕描淡寫地補了一句:“建議把瀟湘方案納入下一輪全國改革試點聯動名單,組織部和科技體改小組可以跟進接觸。”
沒有表揚,但所有人都明白,這句話意味著什麼——中央已經開始鬆口了。
不僅是對“星光計劃”的政策放行,更是對李一凡個人的政治定位,開始出現結構鬆動的苗頭。
……
星城市市委會議室,李一凡站在沙盤前,手中拿著一份傳真複印件。
那是會議結束後,瀟湘省委辦公廳轉來的會議紀要摘要,最後一頁陳國梁的那句建議用紅筆圈了出來。
他神情未動,隻是靜靜看了一會兒。
站在他身旁的市委秘書長梁國濤低聲問:“書記,這是要進體改試點的節奏了?”
“嗯。”李一凡點頭,將文件放下,“從今天起,我們要開始準備第二階段的核心試驗。”
“什麼試驗?”梁國濤追問。
“體製內部的結構改造。”李一凡的聲音低沉,卻帶著清晰的穿透力,“過去我們解決的是‘有沒有’,下一步要解決的是‘怎麼用’,怎麼讓我們的科技部門、財政部門、人社、組織,真正成為一台科技戰爭的機器。”
“這次不隻是乾部能不能乾的問題,而是製度能不能扛的問題。”
他頓了頓,輕聲說:“現在中央把‘容錯’的概念放到了桌麵上,我們就必須把它做實。”
“你馬上通知市委組織部、紀委、政法委、科技局、人社局、財政局、審計局,一周內交出三份材料——”
“第一,科技人員薪酬上限標準建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