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中秧注視
“星光2030計劃”發布的第二天,星城市政府官網首頁便上線了專題頁。
藍底白字,頁麵中央四個字赫然醒目:“星光2030”。
頁麵下方配套三大圖文展示板塊:
?核心戰略圖譜十四項自主化攻堅計劃);
?三大改革支柱財政機製、人才機製、科技機製);
?製度試驗布局圖體製改革試驗區實施路徑);
從界麵排布到語義表達,每一行都經過李一凡親自過目,去掉口號,換成路徑;減少榮譽,換成數字。他知道,所有盯著這個頁麵的人,都不隻是在看星城市,而是在看一個信號。
這個頁麵上線的五小時內,全國十三個省級政府的內網秘書係統訪問量劇增,部委協同網後台查詢頻次翻了兩倍。
這不是地方政府搞一套科技口號,這是大夏中央尚未官宣、但全體官場已經默契接受的“次級國家計劃”原型。
而李一凡,正站在那個原型的最前線。
……
當天下午,大夏國家發改委技術戰略研究所召開閉門圓桌會,參會人員包括來自清華、北航、中科大、國家信息中心的多位副部級專家,主題隻有一個:星光2030的可行性與可推廣性分析。
“他們不是喊口號。”清華大學技術政策研究院副院長低聲說,“他們是真有硬貨,eda、光刻膠、刻蝕設備這些我們追了二十年沒成的,這次他們自己一座城市拉起來了鏈條,值得我們看看。”
“更重要的是,”國家信息中心的一名學者皺著眉,“他們把‘失敗容忍機製’寫進財政模型了。這是體製第一次試圖讓科研真正脫離績效考核。”
“這事搞成了,不隻是星城市有意義,全國體製都有個參照坐標。”
發改委負責此次會議的處長沉吟良久,說了一句:
“我們得寫報告了,而且要在中財辦出手前交上去。”
……
與此同時,在大夏中組部某辦公樓內,乾部局三局組織了一場乾部調研例會。
此次會議沒有公示,但主題卻不再是“常規副省人選儲備”,而是——
“聚焦具有科技戰略能力的跨領域乾部綜合畫像與提級預審機製。”
林子安坐在最中間,手中拿著一份剛打印的乾部軌跡檔案。
檔案第一頁上,赫然寫著:李一凡,男,漢族,1980年9月生,現任瀟湘省委副書記、星城市委書記。
林子安心裡說不出的激動,自己的妹夫進步,他感到非常自豪。
飛快的在下方一欄——“中央重點考察方向”中,用紅筆畫了一道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