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省委大院深處,一間密閉會議室內,文件袋一一攤開。
趙建國盯著那封由大夏中辦流轉下來的特急文件,眼神罕見地沉了幾分。
文件編號:中政改發〔2015〕密第9號。
文件名稱:《關於籌建國家製度演進實驗室的建議報告》。
建議牽頭人:李一凡,瀟湘省委副書記、星城市委書記。
那一刻,會議室內安靜得連空調壓縮機的低鳴都聽得一清二楚。
許宏誌第一個開口,語氣帶著從未有過的認真:“書記,中秧這是——要讓他跳出地方體係。”
“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寫入國家底層治理邏輯。”
這不僅是政治升維的問題,而是話語權的徹底轉換。
趙建國沒有立刻表態,良久,他低聲道:“看來我們真的留不住他了。”
……
另一頭,李一凡站在星城市製度協調中心的全息沙盤前。
新一輪乾部行為識彆與製度接口模型,已經基本跑通。
“你知道這個平台現在的名稱,在種組部係統內部叫什麼嗎?”方卓遞來一份加密件,眼神帶著一種複雜的敬畏。
【名稱:國家通用組織係統模擬器beta)】
【設計建議人:李一凡】
李一凡看了一眼,隻回了四個字:
“還不夠早。”
“這才2015年。”
“距離整個國家的組織底層係統發生重構,至少還得五年。”
“但要命的是——係統已經動了。”
……
他話音剛落,技術組成員送來一份模型反饋:
“書記,我們昨天第一次測試組織係統運行‘去人工乾預模型’,模擬結果是——人事調動效率提升41,乾部滿意度評價平均上升32,但對傳統上下級權威感知下降超過50。”
李一凡沉默了一下,輕聲說:“這不是問題,是事實。”
“權威不是靠誰坐在高位才來的,是機製是否能在係統裡創造信任感。”
“人可以離開,機製不能崩塌。”
……
種組部調研組在四九城彙總會議上,放出一句總結性表述:
“在體製逐漸陷入反饋遲鈍的背景下,星城市機製提供了一種可被量化、嵌入、反饋的組織邏輯。”
“這是大夏組織係統現代化的第一塊語言積木。”
這句話被抄入大夏中秧黨校政治製度改革方向研討材料,進入“國家底層製度語言研究”課題。
與此同時,另一個消息也悄然落地:
“國家製度演進實驗室將設在星城市,核心數據支撐係統將與星光2030完全打通。”
這意味著——李一凡將成為名正言順的“製度規則設計者”。
……
瀟湘省內,另一個聲音卻悄然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