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秧政策研究室,三環邊的一座灰白小樓裡,深夜燈火不息。
牆上的數字會議屏正在滾動——
“機製適配指數實時推送係統”
全國試點接入總數:19個地級市,4個副省級城市,2個邊境自治州。
中秧試點支持項目:12個。
負責彙總調研報告的課題組組長葉如水推了推老花鏡:“這是組織係統在主動找接口。”
“彆說地方,連部分部委都開始通過製度接口試圖繞開繁瑣的層級指令。”
旁邊的年輕助理遲疑地問:“那是不是說明……這個人,已經成為規則設計的一部分?”
“錯了。”葉如水緩緩搖頭:“這個人,不是成為了一部分——他,是開頭。”
……
與此同時,大夏種組部乾部係統二次升級測試在內部完成:
新版乾部信息畫像係統將納入三大機製標簽:
1.製度適配度評分
2.係統運行配合指數
3.行為數據自動歸檔模型
而所有這三項,最早都源於——星城市星光2030機製。
信息係統測試報告結尾一行字被加粗加紅:
“建議在未來組織係統評估中,將‘製度行為指標’作為硬性維度。”
……
瀟湘省委大院內,局勢驟變。
一份編號為瀟委辦發〔2015〕密第37號的內部提示文件悄然傳至各地市黨委辦公廳:
“請各試點地市就‘星光機製全國同步運行’準備政策反饋。”
這是一封政治動員令。
不是“讓不讓”,是“怎麼接”。
不是“要不要表態”,而是“表態方式怎麼安全”。
趙建國看著文件,終於歎了口氣:“我們再不表態,就不叫主動權問題了。”
“是會被係統默認為——被動反應。”
……
組織係統內部,已開始動手。
許宏誌牽頭,省委組織部正在草擬一份《乾部製度適配行為引導方案》,預計將在全省推行統一“機製適配行為引導指標”。
文件核心關鍵詞:
“配套人事激勵方案”、“機製學習檔案製”、“非參與預警係統”。
說白了,就是——誰不接機製,就會被機製排除。
誰不接受新秩序,就會自然“歸於無效組織人”。
……
而此刻,星城市製度協調中心,已收到來自多個省份的正式協商函。
來自雲省:
“建議將邊境口岸經濟特區納入機製體係,搭建機製+邊貿產業聯合模型。”
來自隴西:
“希望機製平台提供乾部製度學習端口,用於西部資源省組織體係更新。”
來自皖北:
“請求星城市製度接口對接本地農業供銷改革係統,建立基層服務一體化邏輯。”
方卓拿著這三份請求函念給李一凡聽,語氣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複雜:
“他們開始追著你跑了。”
“可他們不知道——這不是你的製度。”
李一凡輕輕靠在椅背,語氣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