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省委主戰場機製平台內,一項全新功能被推上台前。
——“責任鏈畫像係統”。
這是李一凡在永平事件後,第一時間推出的機製修複方案。
目標很明確:不再隻評價乾部本人的機製得分,而是拉出一條“事件流程責任人”閉環鏈條,將資源申請、節點調度、任務執行、結果反饋全部量化,並映射到乾部畫像中。
係統自動歸集項目鏈條,自動拉取審批記錄、協同日誌、財務撥款與實際效果數據,生成一份“責任人分布圖”。
一句話——再沒有人能藏在流程背後。
李一凡站在係統演示屏前,掃視眾人。
“不要覺得做錯事了才追責。”
“這個係統,是要提前看到‘誰可能做錯’,‘誰應該補位’,‘誰應該退出’。”
“責任鏈,是機製語言的下一個維度。”
這不是技術優化,這是——權力運行方式的更換。
……
三天後,永平市責任鏈係統初步上線。
從項目立項審批到最終資金結轉,十七名處級以上乾部的“機製畫像”被係統重構,五人得分下調,兩人畫像被係統推薦組織部重點研判。
同時,機製平台首次發布“係統責任報告”:
“項目整體偏離目標27.4,責任分布中三分之二為‘被動漏責’,而非主責乾部故意造假。”
“機製係統評分算法未能識彆跨部門協同失效、數據真實性評估缺口明顯。”
……
這份報告引發了省委組織部、紀檢監察部門、財政廳三方會議。
“你這是要把省裡的項目管理邏輯也納入機製評分?”組織部副部長驚訝。
李一凡隻是點頭:“不然我們永遠發現不了問題。”
“機製不是代替你們,而是幫你們把原來看不到、想不到、查不到的東西,明明白白擺出來。”
……
就在永平“責任鏈機製”推進之際,機製主戰場平台內,又接連收到來自幾個南部地市的反饋數據異常警告。
有乾部評分激增,但實際項目卻進度停滯;還有地市通過引導指標優化,刻意製造“係統友好型”假象。
平台係統評估部內部會議上,一名技術骨乾低聲道:
“他們學會怎麼騙係統了。”
“這不是係統出錯,是人變精了。”
陳曉峰眉頭緊皺,看向李一凡。
“書記,我們是不是太快了?”
李一凡看著大屏幕上跳動的數據。
“我們要的不是快,是對。”
“我們必須麵對這個現實——機製已經開始影響權力重構。”
“現在不是降速,而是——加一層保險。”
“我決定,把下一階段的‘交叉責任信用圖譜’上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