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省,瀟湘大學公共治理研究院。
一封措辭嚴謹卻暗藏鋒芒的“公開建議書”正以飛快的速度在學術圈、媒體圈、政務圈傳播開來。
標題是:
關於機製評分係統對地方治理結構影響的再評估建議
署名來自瀟湘大學、瀟湘財經大學、南部政法大學、暨華大學等九位教授和研究員。
文件核心觀點明確:
“機製評分係統在某些地區推動了效率提升,但也帶來了組織失衡、數據綁架、評分導向政績評估等一係列問題。”
“特彆是在缺乏配套組織調節和民意參與基礎上,可能產生技術性失真和製度性誤判。”
“我們建議機製係統暫停擴展,先行開展第三方評估與製度穩定性測試。”
這封建議書沒有點名李一凡,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它的矛頭——直指瀟湘。
一時間,輿論平台上開始沸騰:
“乾部變成了分數奴隸?”
“技術係統真的能管人事?”
“是不是又一個‘大躍進’式改革?”
與此同時,多個媒體公眾號迅速轉載,甚至附帶評論:
“改革需要冷靜,不能讓係統代替思考。”
……
省委辦公廳內部,輿情監測部提交的報告已經在趙建國案頭:
>“目前已形成五個主要輿情團塊,四個傳播節點,閱讀量突破五百萬,評論量七萬條以上。”
>“省內地市係統乾部轉發占比13.4,內部負麵流動已具規模。”
省委常委會議室。
“機製改革是否過快”成為焦點議題。
保守派常委林朝江率先開口:
“我不是反對改革,但機製本來是輔助工具,現在卻變成了評分裁判、輿情焦點。”
“乾部有情緒,群眾有困惑,學界有質疑……這不能忽視。”
“是不是到了該‘踩一腳刹車’的時候了?”
氣氛緊張。
許宏誌皺眉:“學者的質疑,我們尊重。但製度構建不能一遇批評就停。”
“機製不是為了滿足所有人,而是為了創造可測可追可問責的體係。”
“真正怕機製的,是那些躲在模糊空間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