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省委八樓東翼小會議室,秋雨連綿,空氣裡浮著股說不清的潮濕與肅靜。
這是一次沒有公開議程的“碰頭會”,由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尚民主持,省委常委唐誌衡與省政府副秘書長周立德列席。三人各自翻著文件,沉默占據了前十分鐘。
會桌上的文件夾不厚,卻沉得出奇。
“星城市的擴張節奏,越來越快了。”唐誌衡淡淡開口,一如既往的不動聲色。
李尚民輕輕點頭,眼角掃過文件標題:《星城市半導體產業基金擴容建議案》。“三百億,一口氣擴大一倍。”他聲音低沉,“這不是一個城市級的動作了,已經是區域級國家戰略口徑。”
“關鍵問題不是錢。”周立德推了推眼鏡,“是權——誰來決策這筆錢,誰來監管,誰來拍板哪些企業能進。”
“現在呢?”他目光從文件上抬起,“是凡星投資?是產投?是李一凡?”
唐誌衡把茶蓋合上,微微偏頭,看向李尚民:“你說,這種勢頭,還要繼續扶著嗎?”
李尚民沒有正麵回答,隻是盯著窗外細雨。
趙建國的態度,他心裡清楚——隻要不越線,李一凡在星城市的行為,趙建國默許,甚至暗中支持。但如今,輿論、政壇、國際三條線同時起浪,這艘原本暢通無阻的“星城快艇”,正進入政治風暴帶。
他緩緩開口:“趙書記最近沒表態。”
唐誌衡笑了一下:“趙書記從來不表態。林家出來的人,他從來都留三分情麵。可咱們這些當執行的,總得有個手段。”
“李一凡要是真是個純搞產業的,我一個字都不說。”唐誌衡把話說得更直白了,“但他把乾部係統盤了一遍,又把資金流封閉成一套鏈路,現在又搞量子、搞芯片,連海外學術都聯動起來了——你告訴我,這還是一個市委書記乾的事?”
李尚民沒有反駁。
周立德則順勢接話:“省委層麵是不是可以考慮一次人事安排?比如,星城市委主要領導的崗位,是否可以適當調整,由組織部牽頭,統一考慮下一步安排?”
會議室再次沉默。
三人都知道,“適當調整”意味著什麼。那是李一凡仕途中最敏感的一步:從改革者轉向權力者的關鍵臨界點。
他若調離,星城將迅速脫離控製,也許所有布局都會因為缺乏主心骨而碎裂。可他若繼續坐鎮,星城市甚至可能逐步脫離省委核心係統節奏,形成“類直轄市”的獨立磁場。
“我不會提。”李尚民忽然開口,語氣帶著一絲斬釘截鐵,“趙書記那邊也不會同意。”
“機製他已經退出,權力他也沒越界,現在星城市全力抓的是產業,不是造勢。”
唐誌衡沒有正麵反駁,隻是眯起眼睛:
“產業?有產業在手的人,才最危險。”
周立德不再說話,目光轉向窗外。外麵雨還在下,天色灰暗,一如整個瀟湘政壇此刻的氣壓。
與此同時,星城市委。
李一凡站在市委大樓頂層的陽台上,披著一件薄薄的風衣,望著遠方工業區的燈火。
趙斌彙報的簡報還擺在桌上,最上麵是一張外文傳真,來自德國默克亞太區總部。
核心內容隻有一句話:出於區域政治評估考慮,決定將中微公司訂單調整為次優先級處理。
一刀切的外交措辭背後,是清晰的信號——中微,已被列入國際審查名單。封,接下來是西門子?”李一凡低聲自語。
林曉薇的電話在這個時候撥了進來。
“我得到線索,”她聲音很輕,卻極為清晰,“《華爾街日報》正在撰寫一篇關於‘中微公司資金來源與政府關係’的深度調查稿,目標非常明確。”
“他們在尋找你——尋找凡星投資與中微之間的資金交叉點,想要打上‘隱形國資’和‘隱性軍工’的標簽。”
“稿子已經在二稿階段,最快下周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