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九點,星城市政務大廳西翼臨時封閉。
五部委聯合調研組抵達的消息一早便已在瀟湘高層傳開,各方神經緊繃。
這支調研組並非一般形式調研,而是受人事部、中財經辦、科技部聯合授權,對“星城市試點建議”進行可行性審核與現場勘察。
在會議室外短暫停留後,調研組組長林嘉明帶隊進入。
沒有寒暄,也無閒話,第一句話便是:
“我們看三件事:你們提交的建議是否站得住邏輯;你們做出的事情是不是可複製;你本人,是不是合適繼續往上推。”
“我們來不是聽你們講,是要看你們做。”
李一凡沉著點頭,伸手示意:
“數據我們已經準備好,模型、報表、評估機製全部在案。”
“您隻需看,就能明白我們不是做一套說辭,而是——在走一條路。”
會議正式開始,趙維康主持材料彙報。
三年來星城市政策路徑從改革乾部畫像機製、基金運營自主化、產業核心鏈補位三線聯動,逐步構成“地方治理組合拳”模型。
林嘉明問了三個問題:
“你們的基金和財政聯動機製,是否有中秧授權依據?”
“你們的乾部雙線評價製度,是否繞過了現行考核規程?”
“你們產業項目的投向,是不是有選擇性扶持?”
李一凡沒有退縮,聲音冷靜:
“中秧沒有禁止地方在授權範圍內創新;我們沒有繞規,而是先報備、後執行;選擇性扶持不是錯誤,而是策略。”
“我們不是破壞秩序,而是做出——新秩序的樣板。”
林嘉明不語,繼續記錄。
與此同時,省委審計廳的人已在高新區各平台單位悄然布點。
審計線以“合規”為旗,意圖通過資金流向、招標報告、崗位交叉等方式尋找所謂“風險盲區”,構建星城市“製度不潔”的敘事空間。
市委秘書長趙斌很快收到消息:“他們已經到了中微項目二期的財政撥款窗口,要查的是2014年底與凡星投資聯動設立的產業聯保基金。”
趙斌立刻找李一凡彙報:
“這批人是衝著你打的。他們知道你從中微切入最深,準備在配套資金那段找突破口。”
李一凡淡淡開口:
“讓他們查,賬都擺在那。”
“彆打擾他們,也彆迎合他們。”
“但——我會告訴中秧,他們查得是什麼。”
調研組考察進行到第二天,中微公司傳來外交動向。
德國圖賓根大學、瑞士洛桑聯邦理工聯合主辦的“2015年歐洲先進材料標準草案預研會”發來確認函:
“中微公司技術方案已納入會議日程,將派出代表團出席本月月底在日內瓦召開的專家預審會。”
“擬就刻蝕機核心工藝參數、低功耗多級控製邏輯提出建議方案。”
“會議資料將在iso、iec兩個國際工業標準平台掛檔備份。”
李曉薇第一時間將文件送至市政府辦公室。
“這意味著中微——不隻是一個優秀項目。”
“它正參與定義下一輪全球工業底層接口。”
趙斌在旁皺眉:“他們會不會以此做文章?畢竟……這已經不是普通出海,是搶規則主導權了。”
李一凡將文件夾合上,語氣堅定:
“做得出好設備,能留在實驗室。”
“但想做得起未來,就得站在規則製定桌上。”
“現在開始,誰反對我們,不隻是反對項目,是反對大夏進入全球新標準體係。”
次日下午三點,中秧調研組在星城市高新區召開封閉式碰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