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秧機關南樓政策機製司會議室。
會議室裡,隻有七個人在場。
桌麵上擺著一份標注“緊急收錄”的地方來函,抬頭寫著:
《關於將星城市政策模型納入製度設計平台的建議意見》
文件由瀟湘省委轉報,附有中秧調研組的考察紀要——一份寫得極其克製但分量十足的“建議進入下一階段”的官方措辭。
主持會議的是中央政策機製司副司長高文啟,資深建製派,凡事謹慎。
他輕輕敲了敲桌子:
“這是我們第一次,收到一份由地級市直接遞交的製度級提案。”
“它不是反映問題,也不是爭取扶持,它是在說——他們認為自己走通了一套模型,想讓中央來驗證。”
眾人沉默。
一名人事部聯絡局乾部翻閱材料,語氣罕見地中立:“這是一種挑釁。”
高文啟笑了笑:“不,是一種申請。”
“隻是這份申請的語氣,比我們習慣的強了點。”
他翻到李一凡的批示頁:
“不是求批,是遞交。”
“不是要機會,是提供路徑。”
“不是爭指標,是要求進入——製度寫作組。”
所有人都看向那頁紙,表情微妙。
會議最後決定:將星城市建議交由政策機製第二討論組啟動前期研討,並同時要求中組部聯動調研組,建立“地方治理製度路徑模板觀察庫”。
這意味著,星城市的名字——第一次以製度建議提供方的身份,列入國家治理內部數據庫。
消息傳回星城時,是淩晨四點。
趙斌第一時間拿到反饋短信,將內容截圖發給李一凡。
屏幕上隻有十六個字:
【材料已收,機製組建議啟動並行論證。】
李一凡看完,不置可否。
他站在窗口,俯瞰城市燈火,眼中無喜無悲。
他知道,這隻是開始。
真正的攻防,才剛露出火光。
與此同時,瀟湘省政法委係統悄然動作。
省委政法委信息科下發一份《情況摸排建議函》,標題不顯眼,但內容異常敏感:
“請對星城市近期乾部提拔中涉及高風險資金使用、紀委未備案個彆公職人員崗位調整等情況進行抽查複核。”
落款:省委政法委綜合組。
這封文件並未公開,隻發至省紀委、市委政法委、市紀委與公安局督察處內部。
這不是簡單的審計補充——而是紀檢、公安雙係統聯合線索導向摸排。
它不是公開打擊,但每一個字,都像是埋在地底的炸雷。
更敏感的是,文件附件中有一個不起眼的備注:
“星城市財政局數據通道存在異常訪問記錄,建議由公安內網技術小組核查是否有數據傳輸風險。”
這段話的含義,已經不是“查錢”,而是——查人。
當天上午,市公安局副局長陳浩林悄然赴省委政法委,未列入日程。
而與此同時,市紀委辦公室也收到一份來自“省委協調組”的問詢函,指向的是:
“趙斌在擔任召陽縣縣委副書記期間,是否存在項目審批聯帶責任未備案情況。”
趙斌在辦公室內沉默良久。
他的秘書小聲問:“是要打提前量通知書記嗎?”
趙斌搖了搖頭:“李書記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天。”
“隻是……他們忍了這麼久,終於開始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