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下旬,瀟湘的天氣徹底轉冷。
而比天氣更冷的,是各地縣區組織部、政法委、編辦會議室裡的空氣。
省委製度推進辦下發的第五號文件,語氣前所未有地簡短、直接:
“製度複製正式進入區縣階段。”
“以縣域為單位設立乾部製度適配專項組,進行全麵結構評估。”
“首批試點:衡洲、嶽西、江陵。”
“試點不等於試探,必須動真格。”
文件的發出,標誌著趙建國推動的“製度推進”從市級係統落地,首次直接切入基層治理的權力結構。
這意味著:製度派的真正“實戰階段”,來了。
衡洲市委辦公樓,常務會議室內。
市委常委、組織部長何江林翻開文件,看完之後沒有說一句廢話。
他手裡的筆在紙麵上點了兩下,直接下達第一輪安排:
“下周一前,完成全市區縣一把手政治畫像彙總。”
“對近三年無流動記錄的班子成員,全部列入評估預審清單。”
“組織係統成立兩個突擊工作組,分赴東南、西北四縣駐點,對接各區編辦、人社、紀檢三口子。”
市委秘書長遲疑了一下:“江書記,動作是不是……太快了點?”
何江林抬眼,淡淡一句:
“是省委讓我們推進,不是請我們協商。”
衡洲市下轄六個區縣,其中有兩個縣近十年來組織架構幾乎未變。
一個縣的組織部長在收到市裡的清查通知後,直接撥通了省裡某退休老領導的電話,意圖“打招呼、求穩”。
沒想到,對方沉默兩秒,隻吐出一句:
“你要是覺得製度不是硬命令,那你也不用再在瀟湘混了。”
這通電話像一盆冷水,徹底澆滅了幻想。
這時候他們才意識到,趙建國是真的要動縣域乾部係統了。
嶽西的反應更直接。
原本還指望能繼續“沉默應對”的幾位區縣書記,在看到通報文件上標注的紅色警示線後,全都召開了緊急黨組會。
嶽西市委書記親自主持,組織部部長彙報完製度推進組駐點安排後,全場一片寂靜。
終於,有人開口:
“是不是要換人?”
書記沒正麵回答,隻是說道:
“這不是清洗,是重構。”
“但不重構,就沒人敢乾事。”
製度推進辦派出的“第一批製度突擊組”人員悄然進駐。
衡洲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熊浩然帶隊抵達江陽區第一天,就以“結構性不匹配”為由暫停了區委辦三名中層的職務備案,並對全區28名正科級以上乾部展開製度打分測評。
其中有一位乾部現場抗議:“你們是不是變相搞問責?”
熊浩然冷笑一聲:
“問責是紀檢的事,我們隻負責告訴你——你這張畫像,在省委那邊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