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的星城市,霧氣沉沉,寒意逼人。
但在市委辦公大樓十三樓,李一凡辦公室的燈,卻一連亮了三天三夜。
會議一場接一場。
財政口、金融口、產業口的核心班子成員輪番上陣,所有人心裡都明白——
這不是年終總結,這是三線全麵整合的前夜。
李一凡坐在主位,翻著財政局上報的預算草案。
“市級財政調度權限太弱,區縣用款計劃報上來需要層層簽字,導致產業園區建設款項一拖再拖。”
“彭學文呢?”他頭也不抬問道。
財政局局長丁旭馬上起身回答:“彭副市長在園區調研,我可以替他彙報——財政預算調整方案我們已經草擬好了,將專項資金調度權限上收至市財政常務會,由副市長主持、財政局主審、兩家平台公司協同執行。”
李一凡放下文件,目光冷靜地掃過在場所有人:
“我不管你們以前是怎麼搞的。”
“但從今天開始,財政資金必須服務主線。”
“哪個口子敢用錢拉私活,誰就彆想在係統裡混下去。”
會議室內鴉雀無聲。
下午,市金融改革辦召開擴大會議。
徐思源作為新任金融管理局局長,首次以“雙重身份”主持會議——同時兼任市委金融改革辦副主任。
這意味著,李一凡親手打造的“類副市長級”金融決策軸心,正式成形。
“我們正在推動成立星城市產業金融風險評估中心。”徐思源語氣冷靜,條理清晰。
“該中心將由興泰集團主導,聯合市財政、產投集團設立專項基金池,並與銀行建立項目風控綠色通道。”
“今後,隻要市裡認定的重大項目,銀行必須在5個工作日內給出融資方案。”
原本還對徐思源“空降上位”有所不滿的金融係統老牌乾部,聽到這個消息,也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這是要動真格的了。
這是把銀行、基金、平台、項目、財政,徹底擰成一根繩。
星城市產業基金會議上,趙維康也坐不住了。
“書記已經批示,明年起市產投平台將獲得專項債務置換額度。”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產業債,去為中微、長鑫、京東方等核心項目補全融資缺口。”
“平台不再隻是招商工具,而是成為產融閉環的樞紐。”
他一錘定音地說道:
“我們產投集團,將不再隻是招人,而是真正‘養人、投人、扶人’。”
這番話一出,幾個產業園負責人紛紛開始調研對應產業鏈企業的融資需求。
—
與此同時,趙斌也悄然完成一項布局:
市政府常務會議紀要機製變更。
以往財政、金融、產業項目需要分彆進入三個議題,三次審批、三次彙報。
現在,直接合並為“經濟運行聯合調度機製”,隻進一個議題,由書記親自聽彙總報告。
這種做法看似程序上省事,實則——
把財政、金融、產業三線真正攏入“書記主導體係”中。
趙建國在省委會議上聽取星城彙報時,眉頭微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