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星城市半導體基金的第三輪投放預案已經形成,興泰、產投兩家平台給出的計劃金額是82.7億元,預計重點投向中微公司設備工藝國產替代、南大光電材料線、以及長鑫配套晶圓項目……”
市委大樓十七樓會議室內,趙斌手中捧著厚厚一遝資料,一字一句地彙報著。
李一凡坐在長桌儘頭,神情平靜,目光卻落在一張地圖上。
那是一張全新的“星城市半導體產業鏈分布圖”,按照產業工藝流程分為五段:eda工具設計、材料製備、刻蝕與設備、晶圓製造、封裝測試。
中微在中心位置,被標注為紅色重點企業。
這張圖,不是哪個招商局的展示材料,而是李一凡親自參與繪製,並被星城市政府正式列入《20152018年前主導產業構成圖》。
他放下手中的筆,開口第一句話就定了調子:
“我們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圍繞這張圖來選乾部、分項目、配資金。”
“這不是一張圖,是我們星城未來十年的命根子。”
—
當天下午,星城市委召開常委擴大會。
這一次,會議有三個議題,分彆由李一凡、陳啟明、趙斌三人輪流主持。
第一個議題,是關於星城市半導體產業基金第三輪投放。
李一凡親自講稿,不讀稿件、不講套話,隻說實情:
“我們不怕砸錢,怕的是砸錢沒人乾。”
“這個基金的管理,不僅是產業部門、財政部門、平台公司三家對賬那麼簡單。”
“我要成立一個‘專項聯動組’,書記市長雙簽發,項目評分、乾部評估、財政預算全部掛鉤。”
“誰推項目,誰擔責任,誰保落地。”
他指向牆上掛著的那張產業鏈圖:
“從今天起,誰在上麵負責哪個模塊,誰就要在年終述職會上拿結果說話。”
“否則,立馬調整。”
—
第二項,是人事結構調整。
陳啟明發言,宣布市委組織部啟動“實乾型人才雙向遴選機製”,將在政務條線和平台條線各選出一批有產業經驗、懂政策落地的乾部,進入“專項項目儲備庫”。
“本輪調整將優先考慮科技類、產業類專業乾部,同時允許從企業內部抽調管理骨乾,進入政務試點崗位鍛煉。”
“這是一次破格選人,也是一次反向倒逼體製融合。”
這一決定,意味著平台與政府之間的隔膜被第一次“結構性拆除”。
—
第三項議題,是關於中微公司的“專項包保機製”。
趙斌彙報,近期中微公司已正式向政府遞交項目包保申請,涉及:
?刻蝕設備工藝升級線項目投資42億元);
?氮化镓材料實驗平台項目投資16億元);
?eda設計工具國產替代項目預計研發周期3年,需資金支持約22億元);
李一凡當即拍板:
1.三個項目全部納入“星城市重點科技工程”;
2.由趙維康帶隊,組建“中微專項服務小組”,政府、企業、平台“三方聯動”;
3.凡星投資全力配合項目投融資安排,興泰集團設立專項資金池,用於核心設備采購和團隊引進;
4.政府協調外專引進及落戶、用地指標、政策綠燈全部開通。
“一句話,中微公司遇到的,不叫‘困難’,叫‘星城市的事情’。”
“我在這裡表態——誰在項目審批、執行、推進環節設置門檻、拖延扯皮,一律問責。”
—
會後,組織部連夜行動。
名單一出,滿城震動。
四名中層乾部被“逆序提拔”,進入項目一線指揮部;三名區縣掛職副區長被免職,原因是對市裡下達的項目包保機製“陽奉陰違、推進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