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下旬,星城市的夜格外悶熱。晚風穿堂而過,帶不走絲毫積壓在人心裡的躁意。
自“星芒計劃”啟動以來,星城市文化與產業並行的政務改革正在全省乃至全國引發持續關注。多家主流媒體密集報道,“星城經驗”逐漸成了“瀟湘樣本”的代名詞。
但與此同時,一股不和諧的暗流也在潛伏。
省委內部,有人開始放話:星城市的發展,看似風生水起,其實背後是“資本反哺權力”,凡星投資的李明傑不過是替他哥哥——星城市委書記李一凡鋪路。
“你這兩年動作太快。”省委副秘書長吳慶林在小範圍飯局上意味深長地說,“省委副書記又是市委書記,弟弟又在搞全國布局資本,這要是哪天查賬查出來,還不是一樣完蛋?”
這些話傳到李一凡耳中時,他隻是淡淡一笑,但眉宇之間的鋒利,卻比以往更甚。
與此同時,數千公裡之外的紐約,凡星資本在第五大道的一間玻璃寫字樓中召開了一場小型閉門會議。
李明傑坐在會議桌一側,翻著手中的數據簡報。白色紙頁上,是一組正在緩慢波動的價格圖表:
比特幣,2016年7月,價格維持在650美元上下,在本月9日剛剛完成“減半”事件。
“看起來,全球還在觀望。”副總裁魏遠成低聲道,“但我們判斷這是牛市的前奏。我們已經錯過了2013年和2015年的兩輪技術浪潮,不能再錯一次。”
“我們不是做投機。”李明傑語氣平靜,“這一次不是‘賭’,是‘布’。要布成資產池,對衝全球貨幣風險。”
“我決定再買一萬枚,建倉基金規模在1億美元以內,底倉控製在三成以下,其餘持幣以冷存儲形式保存。”
魏遠成遲疑了一下:“這一動作要不要報備董事局?”
李明傑看了他一眼:“我就是董事局。”
事實上,這已不是凡星第一次涉足比特幣。四年前,中微公司遭遇資金鏈危機時,李一凡親自向他提出建議,凡星當時用300萬美元買入10萬枚比特幣,隨後高位出貨,用1.24億美元幫助中微全額回補,保住了瀟湘省半導體產業的命根子。
那一戰,不僅救下了中微,更為凡星打通了資本邊界的格局。
這一次,他要為接下來的十年,提前埋下伏筆。
兩天後,星城市委九樓,李一凡收到一份公開披露的產業谘詢報告。內容顯示,凡星資本已在美正式備案成立“星盾數字資產避險基金”,並提交合規計劃文件,計劃未來兩年內將部分資金逐步流回亞洲市場,尋找合規合作城市。
“這份文件是公開披露的。”陳曉峰把報告放到李一凡辦公桌上,“而且已經有財經記者在挖凡星和星城市之間的關係了。”
李一凡盯著那份文件,沉默片刻,隨即開口:“市紀委、市發改委、財政局聯合起草一份合作指導意見,任何社會資本想參與本市建設,必須通過公開招標、全程記錄、媒體旁聽機製。”
“另外,我不許凡星出現在任何本地項目核心單位中,不得享受任何補貼政策。”
“他們可以投,但必須按最嚴格的市場程序來。”
“如果有人違反,一律處理。”
“你去通知彭濤,接下來三個月內所有政企合作項目必須按這個製度推行,誰走了捷徑,誰就卷鋪蓋走人。”
陳曉峰點頭,卻忍不住問:“書記,其實沒人真能查到你們兄弟之間有什麼不合規的關係,為什麼要這麼下重手?”
李一凡望著窗外的燈火:“因為他們查不到的時候,才最喜歡造謠。”
“我們得自己立規矩,彆等彆人來給我們定標準。”
當天晚上,李一凡親自主持了市委政務會議,專題討論“地方政府與資本合作的風險邊界問題”。他在會上公開表示:
“我們歡迎資本,但不接受關係資本;我們支持投資,但不歡迎特權資本。”
這番話,第二天出現在了《大夏日報》的頭版評論裡,標題赫然是:
《拒絕特權資本,是製度的最後防線》
與此同時,凡星資本對星城市的投資計劃並未停滯。李明傑繞開直接參與路徑,轉而通過兩家基金子公司與星城產業基金參與聯投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新能源芯片領域的中早期項目。
整個過程沒有一紙“李氏兄弟”的字眼,所有流程全部走審、投、報、披露四項手續,連財經媒體都挑不出任何問題。
省委辦公廳內部一位乾部曾私下感慨:“這哥倆配合得太默契了,一個布製度,一個走遠線,誰也不越線,卻又把節奏拿捏得死死的。”
而趙建國看到那篇《拒絕特權資本》的社論後,笑著對李尚民說了一句:
“你說得對,一凡同誌這人,穩得住,也殺得出。”
“現在我開始期待他接下來的動作了。”
星城市的夜晚依舊喧囂,但屬於李氏兄弟的棋局,已悄然向更深的層麵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