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乎彆人怎麼看我們公司,我隻在乎彆人怎麼看我哥。”
“我不會讓他被人汙蔑成靠資本鋪路的書記。”
“這是我唯一的家人。”
隨後,凡星資本法務部、財務部、外聯部組成特彆聯絡小組,全程配合星城市自查組提供第一手數據,並將全部配套資料同步抄送給“瀟湘省紀委監察聯絡組”。
輿論風向隨即發生微妙變化。
《大夏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用製度證明清白,比任何辯護都有力量》,標題簡明、言辭克製,卻分量極重。
與此同時,大夏日報係公眾號《政事風向》發文稱:“星城市選擇製度自查、自省、自清,是地方製度創新進入深水區的重要標誌,未來誰能在製度的‘第三方監督’中站穩,誰才是真正改革的主力。”
一時間,“李一凡主動受查”“凡星全麵配合”“紀委參與製度清洗”成為政務圈和財經圈雙重熱詞。
這一天,星城市自查官網訪問量突破一百萬次,大夏日報政研欄目向市委外宣辦正式約稿《試點之後的再製度化》。
但最敏銳的觀察家知道——這還不是結束。
8月8日深夜,省委辦公廳書記信箱收到一封匿名舉報信,附件內赫然是三份截圖與一段對話記錄,內容指向星城市某個產業投資項目操作流程中,凡星資本疑似“提前知曉評審結果”,且參與了部分“技術評分意見”的內部流轉。
內容真假難辨,但極具攻擊力。
次日一早,紀委副書記張國威將信件帶到趙建國案頭:“書記,有人想打翻盤牌了。”
趙建國看完材料後,沉吟不語,過了幾分鐘才問:“市紀委怎麼看?”
張國威答道:“王平書記已經啟動同步核查,但他認為這更像是二次投放,非初始線索,可能是政治操盤。”
“你怎麼看?”趙建國問。
張國威道:“從組織技術角度來看,內容有‘刻意拚貼’的痕跡,不排除是政敵最後一搏。”
趙建國微微一笑:“告訴他們——我願意相信製度勝於流言。”
而此時,李一凡正在召開星城市“製度自查日調度會”,他的態度依舊冷靜而清晰:
“我們不怕他們用數據做文章,我們就把所有的文章變成製度。”
“他們以為我們怕查,其實他們才最怕透明。”
“隻有我們站在陽光下,他們就永遠隻能躲在陰影裡。”
“審到最後,我們不但要審出清白,還要審出一套能寫進省委製度手冊的標準化流程,給全省推一遍。”
話音落地,整個會議室沉默片刻,隨即爆發出自上任以來最堅定的一次掌聲。
這一戰,還未結束。但勝負的天平,已在悄然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