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瀟湘省委辦公廳五樓,趙建國辦公室的燈一直亮到深夜。
整整一個月,李一凡與唐誌衡圍繞星城市製度改革試點的權力博弈,終於暫時告一段落。
凡星資本配合審計,星城市主動接受製度清查,中央媒體集體點讚“透明治理”,李一凡不僅頂住了壓力,反而站到了更高的製度製高點上。
但對趙建國來說,這一仗隻是“明場”的勝負。
真正的“暗場”,才剛剛開始。
桌麵上擺著三份文件,一份是省委組織部送來的乾部調研內部意見彙總,一份是大夏社轉發的星城市改革專題綜述,還有一份——是大夏種組部乾部局發來的“關於近期省級改革試點乾部表現反饋報告”。
趙建國輕輕翻開種組部的那一份文件,第一頁便寫著:
“星城市政企製度改革在全國範圍內起到示範引導作用,試點乾部李一凡態度穩健、執行果決,具備一定省級主官潛質,建議繼續觀察。”
趙建國嘴角泛起一絲幾不可察的笑意。
他知道,這是北京給的“模糊綠燈”——不表揚、不貶低,隻說“繼續觀察”,這就代表了“可以用,但不能早動”。
“不能早動”不是阻礙,而是提醒。
而作為一位深諳權力藝術的省委書記,他最懂得,“不能早動”不是不動,而是要先穩、再壓、再推。
他拿起電話,撥通了省委組織部部長許宏誌的座機。
“宏誌,明天把最近三年各地市主要班子結構調研報告帶過來,我要看星城以外幾個經濟重鎮的人選變化,特彆是衡陽、嶽陽、常德幾個地方。”
許宏誌一愣:“書記,這是要啟動下一輪換屆調研?”
“是時候了。”趙建國淡淡道,“李一凡這一仗打下來,既立威,也樹信。不能讓他把所有矛盾都抗著,是時候該有人出來分擔了。”
“你在組織係統調一個能乾事的,去衡陽。原市委書記年齡上也該退了。”
“再從唐係的人中挑一個,調去常德做政協主席,禮送出局。”
“記住,這批人事要從班子穩定角度出發,但也要釋放出我們對改革主線的態度。”
“風聲不用我來放,你去放。”
“明白。”許宏誌低聲應下。
趙建國掛了電話,又撥通了省發改委主任張廷山的手機。
“廷山,你來一趟。”
十分鐘後,張廷山風塵仆仆走進辦公室,手中還拿著當天剛整理完的“星城市製度試點階段性評估報告”。
“書記,報告已經彙總了,目前從製度完整性、執行透明度、財政配套效率這三項評估標準來看,星城市改革走得比較紮實。我們建議將這套製度轉化為標準模板,供省內四個經濟副中心城市參考。”
趙建國翻了翻:“有沒有出問題的地方?”
“沒有致命缺陷。所有程序都留痕,凡星資本也全程配合,公開度甚至超過國資平台標準。”
“好。”趙建國合上報告,“這份材料你拿去印兩份,一份送省委辦公廳,一份你親自交給王振東部長那邊。”
張廷山心中一震:“送到科技部?”
趙建國淡然:“現在的政績,不止要在省委落實,也要在中央登記。”
“你去和王部長彙報,就說——瀟湘已完成地方製度改革第一階段模型驗證,願在下一輪國家治理實驗區中承擔更多責任。”
張廷山沉聲道:“明白。”
趙建國目送張廷山離開,目光沉靜如水。
他知道,省委書記真正的工作,不是拉偏架,而是布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