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市製度改革風波看似已被李一凡借“全流程可視化披露”之舉有效壓製,但在瀟湘省政府的另一隅,一場沉寂許久的力量,開始蠢蠢欲動。
林浩民,瀟湘省副省長,常年分管省政府“農業與新興產業融合發展”事務,在省委常委中位置中間偏左,既不屬趙建國係,也不歸於唐誌衡係,被外界普遍視為“中立技術官僚”。
然而,在風向轉變、大夏上層調研組離開之後,他突然表現出了一種罕見的“主動性”。
—
8月27日,省農業廳、發改委、財政廳三家聯合發布了一份通知:
“擬在瀟湘省四個農業大市試點‘鄉村產融結合引導機製’,通過政銀合作、產業基金、政策性擔保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支持鄉村農業科技升級項目。”
通知原本不過是常規性產業引導工具發布,但細讀內容者立即發現,“政銀合作”“產業基金”“資本參與政策端”這些關鍵詞,與星城市製度改革的路徑極為相似。
更令人意外的是,文件落款明確顯示——“此為省委省政府聯合工作小組建議內容,已報備組織口與財經口,同時抄送星城市委改革辦公室。”
一時間,原本已在星城市聚焦的製度爭議,再度被“泛化”至全省。
—
趙建國第一時間收到文件通報時,神色古怪:“林浩民,終於出手了。”
許宏誌站在一旁低聲問:“這是借星城市改革成果做全省試點鋪墊?”
趙建國淡淡一笑:“是,也不是。”
“他想借我與唐誌衡鬥法中,兩敗俱傷之際,順勢拉起自己的一套改革模板,博中央對其‘獨立性’的認可。”
“這不是致敬星城製度,這是在分權。”
許宏誌一驚:“書記,需不需要壓下?”
趙建國緩緩搖頭:“不用。”
“你以為我不知道他在乾什麼?”
“他看起來是想借用星城市改革成果,實際上是在切一部分製度話語權的蛋糕。問題是——他做得不差。”
“唐誌衡不信製度,林浩民信製度,但隻信他能控的那一套。”
“沒關係,就讓他放手試一試。”
“這場風暴之後,該亮牌的一個個都得亮出來了。”
—
而在星城市改革辦公室內,鐘誌遠看著這份“農業產融合作機製通知”,一臉困惑。
“書記,林浩民這算什麼?是支持我們?還是來搶成果的?”
李一凡翻閱了幾遍,語氣平靜:
“都不是,他在下注。”
“他的身位長期被夾在唐誌衡和我們之間,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核心話語權。現在看清了方向,想搶一口製度紅利。”
“你注意看,他的試點文件中避開了‘製度治理’‘平台透明’等詞彙,依然沿用的是財政與發改老口子的技術術語。”
“他不是來革新製度的,是來做版本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