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四九城已有深秋的寒意。李一凡一身藏藍色西裝,站在鐘組部六號樓前,手中提著裝有星城市製度改革平台完整材料的拉鏈袋。
這並非一次普通彙報,而是他仕途至今最為關鍵的一次“製度答辯”。
站在他身後的,是瀟湘省政研室副主任周思遠、省紀委聯絡辦主任陶明義,以及星城市製度平台辦主任賈宏業。
他們此行的任務明確:將“瀟湘樣本”完整提交至中秧備案,正式邁入國家製度改革儲備序列。
—
第一站是大夏鐘組部乾部管理與製度設計司。
會議室內氣氛肅然,牆上懸掛的字幅寫著八個大字——“製度立本,組織為基”。
負責接洽的,是鐘組部副司級乾部郭銳,一位有著多年乾部製度經驗的老機關人。他沒有寒暄,直接拿起瀟湘方麵提交的文件,逐頁翻看。
“你們這套平台,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李一凡答得毫不猶豫:“不是技術,而是機製。我們把製度流程圖化、標準化、去人化,使其具備跨區域複製能力。”
郭銳點頭:“組織係統最怕製度‘依賴能人’,你們這一點很關鍵。”
隨即他提問第二個問題:“乾部調度機製和績效綁定如何處理?”
李一凡起身走到白板前,畫出“製度五級部署模型”:
1.政策目標層:由省委確立方向;
2.組織設計層:由組織部、編辦設定崗位責任;
3.平台執行層:由市縣兩級以模塊為單元運行;
4.紀檢護航層:紀委嵌套入流程全過程監控;
5.績效反饋層:乾部平台執行表現直接反饋人事決策係統。
“這套模型運行兩年內,我們已處理4起中層乾部製度性懈怠、調整乾部24人,數據決定用人。”
郭銳沉默許久,起身握手:“這是一套有根的機製,不是空中樓閣。”
—
第二站,大夏辦公廳改革局。
該局以頂層製度設計協調見長,其核心關注點是:能不能複製、能不能長期運作、能不能經得起權力衝擊。
改革局副局長程敏全程旁聽了李一凡的ppt彙報,在“紀委前置乾預+數據監測報警+組織崗位適配”一頁停留良久。
“我們看過很多試點,數據漂亮、文件完整,但一換書記、一調領導,全線崩塌。”
“你們瀟湘樣本的本質,是不是‘李一凡模式’?”
李一凡沉聲答道:“我們從設計第一天起,就要求‘去一凡化’,我甚至要求所有文件中不得出現‘一凡’二字。”
他隨即將瀟湘省印發的製度編號文件遞上,上麵清晰地寫著:
“瀟湘製度治理體係第一號樣本編號:sxsz001),歸省委統一領導,按組織製度軌道運行。”
程敏微笑點頭:“這是你今天說得最重的一句話,但也是最重要的一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