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初冬的寒意已浸透大夏政務大樓的石牆深處。
這棟承載無數決策與博弈的會議大樓,今日三層會議廳中,一場牽動多地改革命運的閉門會議悄然展開。
會議名義,是大夏中央三部門關於“文化科技融合改革試點省份”評估會。但在場的人都心知肚明,這更像是一場“製度之爭”的暗戰——瀟湘、浙江、北京,三地皆有意成為首輪試點主導者。
會議由大夏科技部副部長林浩然主持,出席的還有大夏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陳國梁,以及大夏宣傳係統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段懷中。三方一人來自技術管理係統,一人掌控宏觀經濟分配,還有一人手握文化話語權,各自代表了未來國家“文化科技治理框架”的不同路徑。
“我們先看浙江的提案。”林浩然敲了敲桌麵,語調平靜。
投影幕亮起,一份份幻燈片列出浙江省近年來在數字內容、影視產業、以及網絡平台內容治理上的成績。ppt的最後,是一條標紅的推薦意見:“建議浙江列為第一批綜合試點省份。”
“他們靠的是阿裡文娛係。”段懷中翻了翻材料,語氣不輕不重,“治理維度單一,更多是平台自管自控,自我約束能力雖強,但製度推廣難度不低。”
陳國梁沒急著表態,而是直接道:“看下一個——四九城。”
屏幕切換,四九城提案顯然更具“示範性”——內容審查、區塊版權試點、國家文創基金風控體係都已做出初步框架,甚至有部級單位掛名聯合推進。
“政策規範性強,樣板意義足夠。”林浩然點了點頭,“但操作落地能力一般,太官僚。”
當輪到瀟湘時,會議室裡沉默了一瞬。
屏幕上出現的,是一份三頁封麵、三十頁正文的製度藍皮書:《文化科技平台治理試點提案瀟湘版)》。封麵落款赫然是“瀟湘省委政策研究室&星城市製度治理研究中心聯合發布”。
“星城市?”段懷中微挑眉。
林浩然翻開資料第一頁:“這是李一凡的班底。”
“那位改革派?”
“正是。”
隨著林浩然簡要講解,瀟湘方案浮出水麵:它不再單一依靠平台企業,而是主張由地方黨委、廣電係統、研究中心共同發起“公共文化平台”,通過政資統籌、數據確權、信用記錄機製,構建“內容生產者、審核者、資本支持者”的三維協同網絡。
陳國梁掀起最後一頁,看著下方一段批注:
“——以製度改革為錨,以技術平台為載體,以資本邏輯為血脈,真正實現‘文化治理數字化’。”
他沉默片刻,道:“比我預期的更紮實。”
“還有一個附件。”林浩然遞出一份追加補充材料。
那是星城市製度治理研究中心提供的一份“內容確權區塊鏈算法設計方案”。儘管仍屬早期研究階段,但通過技術手段為原創內容確立初始產權的思路,在座專家眼前一亮。
段懷中終究開口:“這不隻是治理內容的問題,他們已經試圖建立一個‘文化資產產權層’。”
“但——”他話鋒一轉,“也意味著風險。越前衛,越容易在實施中滑向不確定。”
陳國梁輕輕咳了一聲:“問題不在製度,而在能否控場。”
林浩然看著兩人,語調乾脆:“那就做一個組合方案——北京主示範,浙江主平台,瀟湘主製度試點。”
段懷中緩緩點頭:“可以。”
陳國梁補充:“瀟湘方案技術細節可以落地,財委會建議給他們預期資源支持。”
幾人達成共識,會議也宣告結束。
———
與此同時,瀟湘省委大院,李一凡正站在他辦公室的窗前,俯瞰著星城初冬的天際線。
陳曉峰悄然推門而入,遞來一份加急傳真。
“書記,中央批複來了。”
李一凡接過,神情微凝——
【通知】:
經大夏中央財經委員會、科技部、宣傳研究室評議,瀟湘省將被納入“文化科技平台製度試點”第一批試行地區,重點探索“公共平台治理機製”、“內容數字確權機製”與“平台責任製”三項製度。後續資源支持待中期評估後增配。
落款是大夏科技部、宣傳研究局、財經委辦公室三方聯合蓋章。
李一凡將紙緩緩折起。
那一刻,窗外天光微明,寒意初盛。
但他知道,屬於瀟湘的製度試驗,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