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瀟湘的政務大廈內,氣壓沉沉。
剛剛傳回來的情報讓李一凡眉頭緊鎖——幾家互聯網大平台,在輿論與製度兩端,幾乎同步發難。
首先是滴滴出行、字節跳動、美團、小紅書四家公司,聯合向大夏市場監管總局、網信辦、工信部遞交了一份意見函:
《關於當前地方平台標準過度約束市場創新能力的緊急反饋》
這封函件雖然措辭委婉,卻清晰表達了反對“地方製度上升為國家標準”的立場,並含沙射影提到“某中部城市試圖壟斷平台治理接口”,質疑其“數據收集權限”與“資金監管安排”的合規性。
與此同時,一則來自自媒體的爆料在微博、知乎、抖音等平台快速傳播:
“星城市平台治理係統或存在數據隱私風險?某官員親屬公司或暗中控製城市平台接口?”
評論區迅速炸鍋。
“又是政商勾結?”
“地方權力伸得也太長了吧?”
“是不是凡星又在搞壟斷了?”
李曉薇坐在凡星傳媒輿情中心,麵前的12塊大屏幕上是實時數據流圖。
“李總,熱度還在爬升。”公關負責人王子軒聲音凝重,“有水軍,有境外推手,有匿名賬號接力傳播。”
“我們是被有組織地圍攻了。”
李曉薇盯著屏幕,眼神逐漸冷靜下來:“目標隻有一個——打掉我們製定標準的正當性。”
她很清楚,這不是單純的互聯網公關,這是一次資本與製度之間的深層碰撞。
她撥通李明傑的電話:“哥,你的人安排一下,追溯輿論源頭,我來打正麵。”
“微博給我們三個熱搜位,我要壓下那篇匿名爆料。”
?
兩小時後,一條由“詩凡星”主導的官方澄清帖登上熱搜榜第一:
【澄清聲明】
“星城市平台治理係統係政府主導,凡星為第三方技術服務方,未持有平台任何數據權限,不參與任何資金沉澱。所有係統架構、數據接口均已備案,接受紀檢與審計同步監管。”
緊接著,《大夏日報》《瀟湘都市報》《人民論壇》三家權威媒體幾乎同時發文:
“製度創新為何屢遭資本反擊?”
“共享經濟治理的星城樣本,能否突破資本圍獵?”
“從數據主權到平台責任,中國製度治理的新起點”
一時間,局勢開始逆轉。
?
“乾得不錯。”李一凡看著李曉薇發來的輿情快報,輕聲一句。
但他清楚,這隻是前奏。
輿論退潮,資本反撲才剛剛開始。
果不其然,三天後,工信部內部一份反饋文件流出:
“廣深兩市對平台治理國家標準意見保留,認為應尊重沿海市場成熟度,不宜以中部地區標準一刀切。”
這是騰訊、阿裡、滴滴、美團背後真正的籌碼——通過廣深的製度話語權來牽製星城標準的國家化。
李一凡沒有猶豫,立刻做出決定:
“我去一趟廣深。”
?
四九城晚上,林建國剛從國務院辦公廳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