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星城,寒意漸濃,街頭橙黃的梧桐葉紛紛飄落,而城市的另一頭,卻在悄然醞釀一股滾燙的熱潮。
《大夏有嘻哈》最新一期播出後,話題說唱的火與魂衝上微博熱搜榜首,連續三天霸榜第一,引發全國範圍的青年文化熱潮。與以往不同,這一波熱潮不再是對節目的單純模仿,而是由節目衍生出的一係列文化、教育與治理討論,正一點點向更深的社會結構滲透。
李一凡在市委常委會議結束後的夜晚,獨自坐在辦公室中,看著桌上彙總的網絡傳播數據報告,眉頭緊鎖卻又若有所思。
這檔節目,是他親手策劃、親自推動,由芒果衛視和星城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國家級青年文化試驗樣本。從最初構想到正式落地,從播出平台到參與機製,每一步都離不開他的製度設計與政治判斷。
他翻開一份來自瀟湘省社科院的最新研究資料,標題醒目:《以青年文化重塑城市精神的路徑探索——以星城市<大夏有嘻哈>現象為例》。
這篇報告引用了節目中多個“正能量說唱”片段,甚至將其中選手的作品列為“中學德育課堂的可參考素材”。
“這不是綜藝,而是社會實驗。”李一凡低聲道。
此刻,辦公室門輕輕被敲響。
“書記,李曉薇在會議室。”秘書提醒。
李一凡點點頭,披上外套起身前往二樓小會議室。
會議室內,李曉薇和文旅局副局長胡誌南正站在一麵戰略沙盤前,上麵貼滿了從節目中篩選出的優秀選手、觀眾熱評、青年共創項目的相關數據。
“書記,《大夏有嘻哈》的社會滲透力遠超預期。”李曉薇率先彙報,“我們按照你之前設想的‘三層遞進’,目前已經完成了第一層的廣泛傳播和第二層的青年參與階段,第三層‘製度化共創’現在必須儘快啟動。”
“你指的是——”
“設立‘新世代共創聯盟’。”李曉薇語氣篤定。
李一凡點頭:“方案我看過了,但還缺關鍵一環——政府的製度配套。”
“我們建議通過團市委牽頭,成立‘星城新世代共創辦公室’,統籌管理青年ip產業、教育內容創新及社會參與機製。”胡誌南補充道。
李一凡看向兩人,語氣漸重:“不要搞形式主義,這不是為搞活動找借口,而是為城市注入真正的代際動力。”
“我們正在與瀟湘師大、星城科技大學共同籌備‘青年內容創新實驗班’。”李曉薇立刻接話,“這個實驗班將納入高校正式課程體係,首批嘗試讓年輕人用說唱、視頻、漫畫等形式輸出城市故事和公共議題。”
“很好。”李一凡點頭。
但他並未止步於此,而是從文件袋中抽出一份草案:
“這是我整理的‘青年力經濟政策建議’,我們不能停留在節目紅利層麵,而要把這一輪文化浪潮轉化為新的產業動能。”
“主要內容?”李曉薇凝神。
李一凡緩緩道出:“一、設立星城市‘青年創意專項基金’,支持短視頻、音樂、動漫等原創內容生產;二、與芒果文創、微博、b站等平台建立聯合內容激勵機製;三、推動設立‘青年創意專利注冊試點’,保護原創,激發青年ip意識。”
會議室中一片沉默。
胡誌南喃喃:“書記,這等於是在星城建立一個國家級的‘青年內容經濟試驗田’。”
“沒錯。”李一凡直視二人,“我們以前說青年是未來,現在我要他們成為現實中的主力——不再被動等待機會,而是參與規則製定。”
第二天上午,《大夏有嘻哈》節目組負責人與芒果文創總經理江卓群專程來到市委,與李一凡閉門會談。
“江總,我要求你們不僅僅做綜藝,更要接入‘新世代共創’體係,推出‘青年計劃紀實係列’,記錄那些真正用文化改寫命運的年輕人。”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火種。”李一凡語氣不容置疑。
“我們會安排專題小組,圍繞三類人群:寒門出身的音樂創作者、退伍軍人轉型說唱人、以及基層工作者改編城市故事。”江卓群鄭重答複。
臨彆前,李一凡語重心長道:“彆忘了你們的起點是芒果衛視,而芒果的根,是湖南這片文化熱土。這一次,要做出真正屬於大夏、屬於下一代的文化答卷。”
與此同時,團中央宣傳部注意到星城的係列動向,發來調研函件,表達出參與“青年文化製度構建”試點的意向。
更高層麵的政策機製,正在向星城靠攏。
夜幕降臨。
在市委辦公樓前廣場,投影燈映出《大夏有嘻哈》主題標語:“熱愛不設限,青年有力量。”
年輕觀眾簇擁在屏幕前,跟唱著節目裡的熱門歌詞。而在這背後,一整套由製度、資金、輿論和治理支撐的“青年力經濟”體係,正在悄然生根發芽。
李一凡站在窗前,看著這一幕。
他的眼神中,不隻是對節目的肯定,更有對未來這代人可能抵達的社會邊界,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