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初,距離文化部正式發布《關於在全國重點城市推廣“星城模式”文娛治理機製的若乾意見》僅過去一周,星城市的改革紅利已在多個層麵迅速擴散。
最直觀的,是“信用評級”製度初顯威力。
凡星傳媒數據分析團隊聯手瀟湘大學,推出首期《文娛信用觀察月報》,從稅務、合同履約、社會影響、公眾評價四大維度,對首批200位明星、導演、經紀公司進行評級分類,並首次公開“信用黃名單”十人名單。
名單一經發布,微博即刻引爆熱搜:
黃名單藝人名單出爐
信用評級影響廣告代言
星城機製將改變演藝圈生態
公眾第一次看到,原來藝人行為真能與信用製度掛鉤。
而廣告主也開始用腳投票——至少有7家知名品牌取消或凍結了與“黃名單”中部分藝人的合作。曾以流量製勝的某女星團隊四處公關,卻發現無論找微博還是找b站,回複都是冷冰冰一句:
“請先提交信用評級整改報告。”
?
市文化辦主任段林舟受李一凡委托,在“星城文化治理推進協調會”上提出更進一步建議:
“建立文娛行業‘信用修複機製’,允許列入黃名單者在1年內通過主動納稅補繳、社會公益參與、專業提升等行為逐步恢複評級。這是製度的溫度。”
這一提議獲得會議一致通過。
李一凡聽取彙報後,點了點頭:“這是製度的理性回環,既要有刀鋒,也要有歸路。”
?
同一時間,另一項“隱秘而深遠”的機製也正在悄然推進——
“文化沙箱機製試驗區”。
李一凡在內部小範圍會議上首次提出“文化沙箱”概念:
“就像金融行業有沙箱監管一樣,文娛行業也應設立‘試驗區’,鼓勵新類型內容在可控範圍內先行試水。”
江卓群立刻跟進:“我們可以在芒果文創內部設立‘青年文化試驗艙’,引入小成本、無明星、強概念的新內容,通過平台與用戶共創的方式完成測試。”
李曉薇也接道:“凡星傳媒願意提供技術與大數據分析支持,判斷內容熱度、受眾結構、社會價值等維度。”
最終,星城市委批準在芒果文創、瀟湘衛視、b站合作設立首個“文娛內容試驗區”,代號:“文光001”。
而試驗區首個項目,則是圍繞“青年真實成長”展開的短劇《破浪者》。
這部劇沒有流量明星、沒有浮誇濾鏡,主角是一位從瀟湘鄉村來到星城闖蕩的大學生rapper,他的命運貫穿社會底層的奮鬥、平台壓迫、家庭壓力與自我掙紮。
上線三日,全網播放突破6000萬,豆瓣評分8.6。
?
星城文娛治理的另一條主線,則是“公共文化回流機製”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