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歲末,香江表麵依舊繁華如常,商場熱鬨,金融街燈火通明,遊客穿梭於維港兩岸。然而,在李一凡看來,這一切不過是風暴來臨前的最後寧靜。
這一年,是他重生後的第五年,也是“凡星香江防亂戰略”全麵從“布局階段”轉向“機製落地”的關鍵年。
凡星傳媒的對外敘事計劃剛在海外站穩腳跟,一場隱秘而緊迫的工作便悄然展開。
李一凡清楚,真正能守住城市秩序的,不是喧囂的口號,而是悄無聲息的底層結構。所以他啟動了一項極為重要的部署:
“地線計劃”——建立覆蓋香江全域的民間安全感應網與輿情應激體係。
?
“情緒是可以預警的,暴亂是可以防禦的。你越是沉默地準備,它越無法爆發。”
這是李一凡在凡星香江工作組內部閉門會上留下的話。
此時的香江,暗流湧動。一些潛伏已久的極端組織正在進行“非暴力抗爭”的訓練測試,甚至已有年輕人被招募參與所謂“去中心化聯動網絡”,準備一場看不見硝煙的城市對抗。
李一凡深知,這一世他雖然提前幾年開始乾預,但想要真正阻止曆史重演,僅靠傳媒輿論遠遠不夠。
必須構建一套前置型、安全型、技術型的危機乾預機製,一旦任何風險苗頭出現——立即觸發全城防禦鏈。
?
【一、社會基底:網格防控體係】
在李明傑的主導下,凡星投資以“城市安保服務”為名,全麵控股香江老牌保安企業“九龍保維”,將其改組為“星盾安控集團”。
新公司表麵是安保服務,實則是一個具備“網格化巡查、快速響應、社區滲透、數據聯動”功能的多功能平台。
全香江被劃分為:
?180個社區防控網格;
?32個高密度商圈安防分區;
?7個重點政治設施高警示區;
?15個高校及交通樞紐動態應變區。
每一個網格單位都有三層力量:
1.社區誌願隊:由凡星傳媒聯合青流社、青年義工會組織的大學生與退休基層乾部組成,負責情緒觀察、鄰裡溝通與基礎輿情彙報;
2.專業巡防組:由星盾訓練中心培訓、持證上崗的城市輔安人員,負責非暴力聚集的初步勸導和穩定控製;
3.反應支援組:與警方建立快速通道,一旦發生群體事件,配合公安、消防、醫療同步響應。
例如:
旺角警區出現連續兩晚三人以上“戴口罩巡街”事件,社區誌願隊立刻在網格日誌中上報;星盾巡防組出動6人次,與警方共建小型布防點;兩日後,異常集會自行瓦解,未擴散。
這類事件年內共識彆134起,化解率達97.6。
?
【二、數據核心:情緒雷達係統】
“情緒並不隻在線上發生,城市的憤怒是能被計算出來的。”
鏡像係統4.0上線,新增“城市情緒雷達”模塊。它結合三類數據:
?網絡情緒曲線關鍵詞熱度、傳播路徑、話題斜率);
?實體場所數據地鐵流量、公共場所密度、手機信號漂移);
?聲學環境變化高頻人聲聚集、特定鼓噪模型識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