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星大廈頂層,夜色下,整個星城市在李一凡腳下鋪展開來,宛如一幅星光織就的文化宏圖。他手中那杯茶已經涼了,但心中那團火卻愈發熾熱。
剛剛過去的一整天,密集的會議與協調接踵而至:文化局的項目批複落地、宣傳部的審核通道綠燈開通、高新區的招商條款修訂確認通過……整個星城市的資源如同棋盤上重新排列的棋子,在李一凡的調度下,以凡星為軸心,形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文化集群趨勢。
“星城要成為國漫的聖地。”
他早就不滿足於一部《哪吒》的爆紅,而是要借此打破文娛產業長久以來對北上廣深的資源壟斷,將文化主戰場帶回中部城市——這是他身為星城市委書記、又是凡星幕後推動者最深的野心。
—
第二天清晨,星城市文創產業示範區掛牌儀式正式舉行。
市委書記李誌遠親自出席剪彩。站在台上,他朗聲宣布:
“以凡星文化為核心,星城市將打造中國首個神話敘事產業鏈示範區,形成‘創意+產業+出海’一體化平台,構建中國文化新高地。”
這不僅是一次項目啟動,更是一次城市發展戰略的轉向。
李誌遠深知——李一凡這位自己當年在召陽縣的老下屬,如今已成長為真正掌控區域發展方向的中樞人物,他的遠見,已然超越了傳統官僚的格局,站在了新經濟、新文化的交彙點。
儀式結束後,李一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隻說了一句話:
“我們不是講神話,我們是創造信仰。”
這句話被媒體迅速傳播,一時間,“星城將成為中國神話產業之都”的標題刷屏網絡。
—
下午,凡星影業召開內容戰略閉門會。
會議開始,李曉薇率先播放了三支正在孵化的項目試片:
1.《女媧紀》:一位在裂穀與洪災中成長起來的少女,用科技和信念代替神力,重新定義“補天”;
2.《刑天誌》:一個“被砍頭”的時代青年,在迷失與掙紮中尋找自我與秩序;
3.《誇父追光》:一個少年科學家,頂著全網質疑孤身研發人造太陽裝置,逐光不止。
趙靈介紹說:“我們采用的是多線並行策略,每個故事既能單獨成立,又能互為呼應,共構一個現代‘東方神話宇宙’。風格不一,但核心價值觀統一——抗爭、成長、希望、犧牲。”
“非常好。”李一凡看著屏幕上的畫麵,緩緩道,“我要的是,每一個少年都能在這裡麵看到自己的影子。”
他提出幾點補充策略:
?文化體驗場景同步打造:在星城市文創園中建立線下沉浸空間,讓觀眾不僅是看動畫,而是“走入神話”;
?跨媒介聯動敘事:利用微博、短視頻、小程序等渠道講述角色番外和成長背景,讓人物活在生活中;
?國際敘事語境:引入海外動畫導演與腳本顧問,建立東方神話國際版敘事框架,實現多語種同步製作。
李明傑立刻點頭:“我來負責國際版計劃,先定下日語與英語兩套製作組,年底在東京國際動畫展先上女媧篇的pv。”
—
會後,李曉薇獨自留下,語氣比白天更緩和些。
“哥,你真的覺得我們現在做的是‘神明’嗎?”
李一凡沉默了一會,輕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