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我們做的是‘人’。”
“真正的文化,從來不是神給的,是人在廢墟裡喊出來的。”
他走到窗邊,指著遠處星城市高新區一棟棟正在興建的樓宇:
“你看那邊,那是廠房、寫字樓、策展館、培訓中心。看起來很物質,對吧?”
“但一旦這些樓裡,走出一批又一批能講出中國故事的年輕人,他們就變成了‘神話的根’。”
“我們的根,終於不再隻是殿堂裡的文物,也不再是教科書上的配圖,而是可以在大銀幕上奔跑,在短視頻裡怒吼,在年輕人心裡開花。”
李曉薇認真地聽著,眼神漸漸堅定。
—
與此同時,星城一中校門口,一輛凡星動畫授權的宣傳巴士正播放《哪吒》選段,學生們圍在屏幕前驚歎不已,七嘴八舌:
“哪吒也會叛逆啊!跟我一樣。”
“他說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我直接抄到作文裡了!”
一個女生拉著同伴:“你不覺得哪吒其實很像我們高三時的樣子嗎?大家都被安排得死死的,但哪吒想掙脫。”
巴士上方的橫幅寫著:
“講我們自己的故事,讓少年看到自己。”
這些聲音,遠比獎項和票房更讓李一凡在意。
他知道,真正的勝利從來不是資本報表上的數字,而是一個少年在深夜獨自看完動畫時,心中升起的那一股熱望與不屈。
那,是屬於未來的火種。
—
夜晚,李一凡重新回到家中,翻出那份命名為“重生後文化主線計劃”的舊文檔。
上麵密密麻麻寫著:
?2015年11月:提前投資餃子;
?2016年3月:收購微博20股份;
?2016年8月:啟動“凡星傳媒”獨立架構,李曉薇掌管;
?2017年起:布局香江,控製部分輿論場;
?2019年:以《哪吒》為引爆點,構建“東方幻想宇宙”;
?2020年之後:輸出全球、定調文化、確立中國青年主敘事權。
他盯著最後一行字,輕輕劃掉“幻想”兩個字,改成兩個更大的字:
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