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星影業總部,三樓戰略投資部會議室內,一塊超大的ed屏幕正播放著一個震撼性的數字:31.7億元——這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第25天的累計票房。
李明傑站在講台前,神情前所未有地激動:“從投資回報角度看,《哪吒》的製作成本不超過7000萬,宣發預算1.3億,加總2億出頭,如今票房破30億,按分賬比例,我們的淨利潤預計將超過9億元。”
“而且這還不包括ip衍生的授權收入、海外版權銷售、衍生品市場預估。”
說到這裡,他一揮手,屏幕變換,出現另一張圖表。
——“神話經濟”市場推演路徑圖。
“以哪吒為起點,我們正式進入‘神話經濟’的變現時代。”
投資部高管紛紛點頭,但坐在主位的李一凡卻沒有立即表態。他眉頭緊鎖,盯著那張圖表。
“把你們後麵那個衍生品估算模型調出來。”他忽然開口。
助手迅速操作,屏幕切換成一個互動圖表,顯示了哪吒相關授權類產品的銷售趨勢:毛絨玩具、積木拚圖、桌麵擺件、手遊聯動皮膚……產品線密密麻麻,預估總銷售額達12億元。
李一凡淡淡問:“這一塊收入,用戶畫像分析做了沒?”
李明傑點頭:“我們聯合微博與抖音的開放數據分析,核心消費群體集中在16至30歲之間,70為一二線城市年輕女性,具有中等以上消費能力。短視頻傳播熱度集中在晚上7點至淩晨1點,屬於典型的夜經濟內容觸達。”
“好。”李一凡點頭,“從用戶畫像可以看出一件事——這個群體需要的是情緒出口,而不是純消費刺激。”
“所以我提醒各位,千萬不要把‘神話經濟’做成快消品模式。”
“我們不是炒潮牌,不是炒盲盒,也不是ip爆款工廠。”
“我們是在做文化結構的嵌入——你可以讓用戶花99塊買一個哪吒玩偶,但更重要的是,她必須知道:這個哪吒代表的是對命運的反抗,是中國少年麵對權威的抗爭,是我們共同語言體係的重建。”
整個會議室陷入短暫沉默。
這就是李一凡。
他的眼光從不是數字,而是更深處的精神底層。
趙靈輕聲附和:“我建議我們設立‘文化內核審查機製’,所有衍生產品上線前必須經過價值審議——這個產品是否背離我們想講的故事。”
李一凡點頭,隨後轉身:“還有一件事。”
“神話經濟不是哪吒經濟。”
“我昨天看了一下數據,市麵上已經出現五六個仿造ip了,有人已經在做所謂的‘敖丙獨立傳’,還有山寨團隊試圖推出‘小哪吒第二季’,嚴重汙染品牌體係。”
“所以,從下周起,凡星成立‘神話宇宙版權保護中心’,與國家版權局對接,同時申請‘東方神話體係’的整體版權框架備案,構建全鏈路維權機製。”
“我們不能讓哪吒的成功,變成泛濫的開始。”
李曉薇笑著補充:“我們已經與兩家律所達成合作,啟動維權策略,同時安排自製訪談紀錄片《哪吒之後》,邀請主創團隊講述背後的精神脈絡,用主創口徑統一輿論走向。”
—